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那些關於中國經濟的「傳說」

王凡 摘編
2017年3月17日

周五的德語媒體聚焦中國市場經濟與改革。《新蘇黎世報》刊文,試圖破解西方世界流傳的一些關於中國經濟的「傳說」;《商報》則講述了外企在面對轉型中的中國經濟時的疑慮,以及學者們對於習近平改革意願的討論。

https://p.dw.com/p/2ZRe1
China exportiert Luxusbusse nach Venezuela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W. Chun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西方世界,一直存在著關於中國國家機器的頑固傳說:它牢牢把控著經濟領域的一切",《新蘇黎世報》周四(3月16日)一篇關於中國市場經濟的文章在開頭這樣寫道。"然而如果看一看數據就會發現,儘管中國還存在著計劃經濟元素,但是這個國家已經變得比一些西方國家、甚至可能比北京當權者自己感覺上更加市場經濟了。"

文章表示,在工業製造領域,目前70%的產品來自於非國有企業,超過80%的勞動力都在私營企業工作。

"在西方眼中,中國經濟的另一個神奇之處是多年來充當這個亞洲國家增長火車頭的(巨額)投資。……在2015年,投資佔生產總值的43%,雖然比例仍然很高,但是比較2010-2013年間的峰值46%有所回落。而如果與其它國家相比就會發現,中國在這方面並不特殊。當年日本的經濟奇跡也是基於高投資,……韓國的發展亦是如此。"

習近平會信守改革諾言嗎?

《商報》也在周四發表題為《習先生的諾言:中國到底是不是市場經濟?》的文章,從描述全國人大閉幕前高票通過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時的場景開始,指出2017年對於中國及其政治領導層而言,是很關鍵的一年:經濟改革將進入決定階段,而北京將要繼續保持經濟高速增長--目標是至少6.5%,"否則中南海的決策者們將擔心失業率的增長。"

"但李克強也明確表示,實現這樣高的增長目標並不容易。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越發展,越難實現高比例的增長。此外,北京還想告別傳統的世界工廠模式。北京將要在經濟轉型上投資3兆欧元,以便實現習近平在宏偉計劃《中國製造2025》中的目標。"

作者隨後寫道,光有錢是不夠的,中國經濟轉型還需要專業知識。然而本來可以給中國提供幫助的德企、美企、日企,對中國越來越不信任。在這些企業看來,中國很多計劃蘊含著的是未來的競爭,而非更多合作。

儘管在11天的全國人大會上,幾乎每天都有高官對國際企業不吝美言,比如李克強許諾"中國將進一步向歐洲企業開放市場",中企和外企將受到完全平等的對待;比如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中企和外企在同樣地從《中國製造2025》中獲利,然而面對這麼多"不同尋常的友好"和這麼多諾言,歐洲企業報以懷疑態度。

"批評指向中國領導層,特別是一把手習近平,他本來應該在2013年年底就讓經濟改革的雛形基本出爐。……然而兩項最關鍵的改革計劃並沒有取得太大的進展--推動國企轉型和削減債務大山方面。"

文章稱,一些學者質疑習近平的改革意願--不是更少而是更多的國家干預;另一些則認為,習近平在致力於推動深遠的改革。

"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的學者米勒(Alice Miller)就認為,習近平與被稱作改革開放設計師的鄧小平有相似之處。她表示,作為改革者的習近平有希望在歷史上留下像鄧小平一樣的一筆,不過距離那一天,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