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專家:中國對南海主權要求在國際法上難立足

2007年12月15日

南沙群島位於南中國海,有230多個大小島嶼組成,海域面積超過24萬平方公里,但島嶼和陸地面積不到3平方公里。中國一直認為南沙群島屬於本國領土,並對外宣稱主權。但台灣,越南,菲律賓等也都聲稱對南沙群島的全部或部分擁有主權。1988年,中國與越南甚至在南沙爆發海上衝突。今年11月下旬,中國國務院批准設立三沙市,將南沙群島列入行政管轄範圍。此舉引起越南方面的強烈反應。德國之聲記者石濤就此採訪了德國外交政策協會烏姆巴赫博士

https://p.dw.com/p/Cc1e
圖片來源: AP

問:根據媒體報導,越南政府最近抗議中國建立三沙市,把南沙群島納入行政管轄範圍,還有越南民眾到中國駐河內大使館門前進行示威。南沙群島曾經是亞太地區的一個衝突焦點,其中包括中國大陸,台灣,越南以及其他一些東南亞國家。但隨著1988年中越南沙衝突之後,情況平靜了許多,為什麼現在中越在南沙問題上的矛盾再次激化呢?

事實上,上世紀90年代以來,南海地區圍繞領土和資源的爭議就開始了,而在1995年之後,其中又增加了各國國防安全政策的因素。一方面,南海地區可能蘊藏豐富的能源以及其他資源,另一方面,南海又是周邊國家海運的重要通道。中國,日本,韓國,台灣的能源進口80%都要通過這裡。而目前歐亞貿易,尤其是歐洲與中國貿易的90%也要通過這一條航線運輸。 因此中國對南海的90%海域都宣稱擁有主權,背景就是出於戰略安全的考慮,但是在國際法上面,這一主張卻並不是很站得住腳。現在看來,中國一方面通過政治動作,來確立自己對於南沙群島的主權,而又有不斷崛起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作為依靠,而無視國際法方面依然存在的問題。中國人大通過立法設立三沙市,這一政治動作使得南沙問題在外交和安全政策層面突然激化。

中國近些年來一直在努力與東協改善關係,增進合作,而包括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都對南沙群島有主權要求。現在發生的事件,是否會給中國與東協的合作帶來影響呢?

在中國政府目前的最優先任務是把經濟發展勢頭繼續穩定保持下去,以便能夠把不斷增加的內政社會問題置於掌控之中。因此擁有穩定的周邊環境,符合中國政府的戰略利益。我覺得這次中國方面更像是釋放一個探測氣球。中國對於本地區經濟具有重要影響,而對於目前的經濟和軍事力量也更加自信,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想看看周邊國家對於自己的舉動會作出怎樣的反應。但是從整體戰略利益出發,我不認為中國方面會把這一爭執繼續擴大化。中國會呼籲各方承擔共同責任,並嘗試通過協商解決問題,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會放棄對於南海的主權要求。

日本和美國在亞太地區都擁有巨大的戰略利益,並且在該地區事務中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您覺得日美兩國在圍繞南沙群島產生的爭執中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剛才我已經提到,該地區80%的石油運輸要通過南海海域,因此這一衝突當然牽涉到各方的利益。1996年,台灣舉行總統大選,台海局勢非常緊張。中國舉行軍事演習希望震懾台灣,並且以此為由封鎖台灣海峽。當時,美國派出艦隊前往該地區,這也傳遞了一個訊息,也就是美國認為這一海域是國際公海。從美國的角度而言,中國聲稱對南海90%的海域擁有主權,就如同其他該地區國家所提出的主權要求一樣,是不能為人所接受的。

您剛才提到了台灣問題,在南沙問題的初期,中國大陸和台灣當局都認為自己是全中國的合法代表,同樣都對南沙群島提出主權要求。給人的印象是,至少在當時,台海兩岸對於南海問題的立場是相對一致的。但現在,台灣政權的本土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這會不會讓南海問題變得更加複雜呢?

我想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已經可以觀察到,中國和台灣的利益已經出現了巨大分歧,在南海問題上同樣如此,雙方在領土問題上立場並不一致。不過,台灣也在通過外交方式,對其他周邊國家對於南海的主權要求做出反應。中國大陸通過在該地區修建軍事基礎設施來宣示主權,而台灣則主要通過外交和對話的途徑。由此,周邊國家對兩者做出的反應也是並不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