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軍力膨脹,世界不必恐慌

2007年8月5日

全世界都在談論中國的崛起,中國也越來越不忌諱顯示其軍事的實力。西方對此尤其敏感,特別是美國。五角大樓每年發表「中國軍力報告」,儼然將中國視為戰略威脅。值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80周年之際,德國之聲記者就中國軍力問題採訪了德國外交政策協會中國問題專家桑德施耐德。

https://p.dw.com/p/BQ9B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人民解放軍因其陳舊的武器裝備被嘲諷為軍事博物館。80年代中期,中國開始軍事現代化的努力。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更使國防現代化如虎添翼,國防開支每年以兩位數百分比遞增。這特別招來美國的批評。華盛頓指責中國在和平環境中不必要地擴充軍備。德國外交政策協會中國問題專家桑德施耐德認為這類批評是不公正的:「如果將中國的國防開支與美國比較,那麼你會發現這之間有極大的差距,而且是有利於美國的差距。拋開中國的官方數字,即使按照最高的估計,中國每年拿出一千億美元用於國防現代化,而美國的相關數字是五千億。由此看來,美中之間的剪刀差非但沒有縮小,總趨勢上還在加大。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一個經濟上飛速發展的國家拓展其軍事能力,也不是什麼非同尋常的事情。」

北京政府並且不遺餘力地指出,中國在軍事領域的努力也是為了更好地承擔國際義務。2006年底中國發表國防白皮書,再次強調中國的和平意圖。中國總理溫家寶說:「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是真誠的。我們實行的是防衛的國防政策。我們有限的軍事力量也完全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獨立和主權。」

溫家寶所說的主權在這裡特別針對台灣。2005年3月中國人大通過「反分裂國家法」,一旦台灣宣佈獨立,中國就將對其實行軍事打擊。這將意味著中美之間的戰爭。因此,美國對中國海軍的現代化尤其感到擔憂。華盛頓認為這將使台灣海峽的均衡發生有利於大陸的偏斜。此外,中國核潛艇技術晉級以及有關東風5型洲際彈道導彈、北斗導航衛星的報導一再引起西方媒體的各種猜測。今年一月,中國成功進行地對空反衛星武器實驗。德國「世界報」評論說,這意味著冷戰後美國獨超局面的結束,標誌著世界二極秩序的開始。中國問題專家桑德施耐德對這樣的評論不以為然:

「一顆衛星被擊落還不至於改變世界秩序。中國一方面想檢驗其技術能力,另一方面也發出了一個象徵性的訊號:將來我們也會擁有這一技術。目前還不意味著權力推移,但從總體趨勢上會朝這個方向發展。這也表明中國不以均衡的國防戰略為目標,不爭取與美國勢均力敵,中國的策略是所謂的不對稱性。比如說中國試圖在美國通訊系統的敏感環節或在潛艇可能攻擊美國艦隊的地方擴展其優勢,以此抵消美國的絕對優勢。」

美國的絕對優勢還表現在對中國實際構成的包圍圈。華盛頓傳統上與日本結盟,公開支持核大國印度,與泰國保持密切的軍事聯繫,改善與越南的關係,並在中亞擁有軍事基地。這一切使中國的安全政策注定將美國視為競爭對手。

擁有220萬兵員的人民解放軍內部也面臨重重問題。貪污腐化之風日甚。國家主席胡錦濤不能、也不願在軍隊堅決反腐,因為他首先需要鞏固自己在軍中的權力。人民解放軍內部要求政治改革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有關軍隊國家化的討論也中共17大前夕也日漸熱烈。著名異議人士陳子明要求:「第一,共產黨要從軍隊中撤出來。其次,軍隊要向誰負責,要向國家的機構負責,向國家的領導人負責。中共中央的軍事委員會要撤銷,國家的軍事委員會也應撤銷。由國家主席或總理擔任軍隊的最高領導。中國的憲法應該進行相應的修改。」

看來,中國軍隊面臨著喧囂的時代。不過,桑德施耐德認為,世界暫時還不必在中國面前感到恐懼:「中國從總體上來說不是一個具有攻擊性的國家。但中國會在不久的將來利用其軍事潛力,維護其地緣政治、特別是能源領域的利益。對此我們必須做好準備。未來也許會發生目前看來還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重要的是:誰對中國採取對抗的策略,將中國視為威脅,甚至是敵手,那麼歷史的經驗表明,中國最終也就會變成他的敵人。」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