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社會

從抗疫模範生到落伍者,德國怎麼了?

Oliver Pieper | Barbara Wesel | Oliver Sallet | Juri Rescheto | Tania Krämer | William Yang
2021年3月13日

一年前,德國尚能為其新冠防疫政策而自豪;而現在,誰還會有此心思。一段時間來,國外對德國的看法可用兩詞概括:驚詫不置、冷嘲熱諷。

https://p.dw.com/p/3qY7s
Mundschutz auf dem Boden
圖片來源: Eibner-Pressef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英國一錯再錯  德國處處正確"——英國《電訊報》曾有這樣的標題;《紐西蘭先驅報 》曾將德國贊為新冠危機的贏家之一,稱其抗疫政策堪為全球表率;而以色列人有這樣的說法:梅克爾是新冠危機中"能讓人們明了局勢 "的領軍人物。這些贊譽為時不足一年,卻已好似來自一遙遠時代。

這還是德國嗎?

倘能在2020年夏時下注,看國際間誰能完美處理第二波或第三波疫情,相信很多人會把錢悉數押給德國。還用說嗎,"德國製造"、組織方面的世界冠軍、擁有能以閃電般速度研發出新冠疫苗的科研幹才。然而,這麼下賭的人,現在統統會破產。

原因就在於,德國已由新冠大流行中的一個受全球尊敬的奮斗者變異為一個問題學生,在某些領域岌岌可危:口罩?太少; 接種疫苗?太小家子氣;檢測?太晚 ;數字化嗎?反正已經停滯不前。總體評價可以是這樣:一直在盡力,但最終還是太注重規則,創意太少。

"這還是德國嗎?"——不僅很多德國人有此問;在國外,人們也驚訝地揉著眼睛,發出這一疑問。在某些地方,人們甚至無法掩飾對這位自我得意的前模範生的某種幸災樂禍。

Deutschland Bundestag Änderung des Infektionsschutzgesetzes Jens Spahn
一落千丈的危機管控:梅克爾總理和衞生部長施潘圖片來源: Sean Gallup/Getty Images

英國:德國失去了抗疫王冠

對德國疫苗接種起步慢的冷嘲熱諷多來自英國。倫敦政府不無自豪地宣佈,已為本國三分之一人口注射了疫苗。《每日郵報》借用德國《圖片報》的標題稱德國是 "疫苗接種蝸牛",譏諷道:"德國曾因是世界上對新冠做出最佳反應的國家之一而廣受讚揚,如今卻被高染疫率、高死亡率所困,疫苗接種工作啟動以來,一月內每百名公民中只有兩人接種疫苗,只是以色列一天的量。"

《金融時報》寫道:"德國失去了抗疫王冠,……德國在技術、工程和綜合能力方面曾以領先著稱,新冠疫苗接種工作眼下如此失敗,以致成了國恥,也就毫不足怪了。"

《倫敦時報》曾提及《圖片報》的一篇評論。該評論的標題是:"親愛的英國人,我們羨慕你們"。《太陽報》得意作答:《我們不羨慕你們!》。《衛報》上,一位專欄作家譏諷道,德國的疫苗接種戰役讓一個深入骨髓的親歐洲人士失望之至:"這些技術不該稍稍帶來一點領先地位嗎?"

Virtueller G7 Gipfel | Boris Johnson
英國首相約翰遜在歐盟疫苗高峰會上向德國致意圖片來源: Geoff Pugh/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西班牙: 德國優勢已然消失

西班牙人之驚訝可從馬德里出版的 《國家報》的一個標題見出:"德國政府連連出錯,已經抹殺了關於德國有能力或有優越性的任何想法。"

西班牙亦遭受新冠重創,畢竟,該國死於新冠的人數幾乎與德國持平——超過7.1萬人,人口總數卻要少3600萬。在伊比利亞半島,你能覺察到數星期來德國人心裡逐漸生出的那種感覺:因在應對第一波新冠疫情時的前瞻性政策而獲很多人信賴與好感的德國政府,如今根本就是錯誤連連。《國家報》寫道:"德國終竟沒啥特別。只是其自我感覺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大些了。"

在法國和其它歐洲國家,媒體未過多關注德國及其失敗,而是批評歐盟的疫苗採購政策。畢竟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歐盟國家的疫苗接種量夠大、疫苗接種工作好到會讓人想到可指責德國的地步。

美國:憐憫取代了欽羨

在美國,足球場、汽車站、超市,甚至教堂裡都能注射疫苗,目前一天能接種近300萬劑疫苗;在新澤西州,只要診斷為 "吸煙者 "就可以接種。如今,很多人對德國的感受幾乎比幸災樂禍還糟——那就是憐憫。

偏偏是很多美國人指責要對50多萬人死於新冠災難負責的那個川普——德國人對他的害怕甚於對新冠的憂慮——在疫苗接種問題上,雷厲風行。這位前總統在尚不清楚疫苗是否有效的情況下,就大批量訂購了莫德納和輝瑞疫苗。

Weltspiegel 11.03.2021 | USA | Pharmazeut impft im Supermannkostüm die ältere Bevölkerung im ländlichen Pennsylvania
連超人都在美國幫忙打疫苗:3月初,賓夕法尼亞州一位醫生圖片來源: Hannah Beier/REUTERS

大疫初期,美國曾以欽羨的口吻報導 "德國的新冠應對 ",這樣的日子早已過去。當時,美國與德國成為鮮明對照,德國最初死亡人數就少,夏天已幾可無憂,而美國卻出現一個又一個悲慘的記錄。

而進入2021年,無憂無慮的夏天很可能發生在美國,而非德國。新總統拜登剛剛宣佈了5月底前為所有美國成年人提供疫苗接種的宏偉目標。

俄羅斯--西方國家在疫苗採購中的失敗

俄羅斯也在全力接種疫苗,現在,不分年齡和職業,每個人都可免費接種衛星五號疫苗:在診所、在商場、在莫斯科,甚至在歌劇院。早在去年12月,當局就啟動了大規模疫苗接種,從而宣告了戰疫的勝利。

在俄羅斯媒體上,歐盟內有關疫苗接種工作的爭論一再被稱為西方國家抗疫失利的體現。俄羅斯早已有了充足的疫苗,它以蘇聯一顆成功的衛星命名 —— 暗指俄羅斯人在太空的成功現在也表現在了新冠抗疫戰中。

德國呢?很多俄羅斯人最近知道了飽受詬病的德國衞生部長的名字。兩周前,施潘代表政府在德國聯邦議院接受質詢,不得不為其頗具爭議的新冠政策做出回答,此情此景不僅在德國所有電視台上都能看到,而且也是俄羅斯晚間新聞裡的一條重大消息。

Russland Impfstelle im Moskauer Kaufhaus Gum
莫斯科一家購物中心裡的疫苗接種點圖片來源: Alexey Kudenko/Sputnik/dpa/picture alliance

以色列:居住在德國的以色列人回鄉打疫苗

論及新冠抗疫,以色列和德國之間的情況對比多少有點類似關兔子和刺蝟的故事:以色列總是遙遙領先。在以色列,戴口罩的規定很快適用於全境,而在德國,很長一段時間內只適用於個別地方。

去年9月,以色列便實施第二次「停擺」,比德國早得多。而經由前所未有的輝瑞疫苗接種賽跑,已有超過一半的人至少接種了一劑疫苗。這一數字德國可能要到7、8月份才能達到。

自2月以來,以色列頒發俗稱的 "綠色護照",使接種疫苗的人和新冠康復患者們有權訪問健身俱樂部、參加體育和文化活動。若向以色列人詢問對德國的看法,你就會看到他們因德國疫苗接種工作如此緩慢而驚訝的表情。

現在,特拉維夫的本古裡安機場已重新開放,許多居住在德國的以色列人顯然在考慮3月底回家過踰越節假期,同時接種疫苗。因為在德國,夏天才輪上你。

中國:以德國為例作 「警告」

不過,涉及他國如何看待德國在新冠危機中的表現,最讓德國郁悶的消息或許來自中國:北京媒體不僅將本國在抗疫領域取得的成功視為西方國家的參本,而且還一再以德國為例,提醒各國不該放鬆。"警告"一詞常被用作標題。

在德國本國,現在也有人希望能盡快加快疫苗接種。強生公司的疫苗獲批、其它生產商增加供量、家庭醫生參與疫苗接種:這些都可能帶來速度。不過,沒有人還會期待德國能像一年前那樣成為新冠抗疫的全球榜樣。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