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地磁北極加速偏移 地球磁場將翻轉?

2019年1月27日

地球磁場能阻擋宇宙射線,指引候鳥遷徙飛行。但地球磁場正出現弱化,地磁北極也加速偏移。最新的世界地磁模型的更新卻因為美國政府停擺而延後。

https://p.dw.com/p/3Biox
Alter Kompass
指南針會變得不準嗎?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Eibner-Pressefoto

(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計劃,"世界地磁模型"(WMM)應該在2019年1月15日更新,但是由於美國聯邦政府關門,更新時間被迫推遲數周。不過,在地球物理學家的計算中,對於地球發展而言,幾周的時間不過是眨眼的瞬間。如今科學家們只能耐心等候。

世界地磁模型是由美國國家地球物理數據中心(NGDC)和英國地質調查局(BGS)合作管理,每五年進行一次更新。但NGDC的網站因故暫時關閉無法開啟。目前的世界地磁模型最新版本是2015年所發布,有效期限原本應持續至2020年。但由於地磁北極移動速度過快,如今的模型已經失去準確性。

Infografik Nordpol Verschiebung EN
地磁北極每年移動大約30至50公里

在本世紀初期,地磁北極還在加拿大北部海岸附近,如今已經移動至北冰洋中部,並快速向俄羅斯西伯利亞移動,每年位移的距離約為30至50公里,速度比起100年前約提高了三倍。過去幾年內,地磁北極越過了國際日期變更線進入了東半球。

比地磁北極位置偏移更嚴重的問題是,自175年首次進行觀測以來,有"地球保護膜"之稱的地磁場減弱了10%,而且迄今原因不明。對於地球上的生命體而言,磁極的方位並不是重點,地磁場的強度才是關鍵。只有足夠強勁的地磁場才能阻擋宇宙射線和太陽風。而地磁場的弱化不僅會使鳥類難以辨認方位,還會造成臭氧層變薄,有害的紫外線將更容易直射地表,極地等地區更是首當其沖。

此外,地球同步衛星也會隨著地磁場的弱化而暴露在危險中,遭到宇宙射線或碎片擊中,進而造成通訊大幅減弱。

過去幾年間,地磁學家已經就可能出現的磁極倒轉進行激烈辯論。地球的南北極大約每20萬至30萬年便會反轉,但上一次的磁極反轉發生在78萬年前。

Global Ideas Zugvögel Dunkler Sturmtaucher
地磁偏移不僅會給遷移的候鳥帶來困難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F. Lanting

去年一份由中國南方科技大學、台灣大學及澳洲国立大學學者在《美國科學院學報》(PNAS)合作發表的研究引發各界關注。研究分析指出,98360年前的一次地磁反轉持續了僅僅144年,而且誤差範圍在58年內,之後地磁再次反轉回原本的狀態。在此之前,地磁專家普遍認為,地磁反轉的過程可持續數百年。

該項研究針對中國貴州三星洞內的石筍進行放射性元素定年分析。分析石筍後發現,約98000年前還未出現地磁反轉的跡象,只存在所謂的"地磁偏移",意指地磁場在全面反轉前的暫時弱化。

若要取得更精準的計算就必須盡快更新世界地磁模型。這份模型不僅是科學研究的重要依據,也在軍隊和民航領域導航中發揮關鍵作用。航海圖、導航系統和附有地磁感測器的智慧型手機--相當於所有的安卓和蘋果iOS系統,都需要仰仗正確的世界地磁模型。

Nordlicht Polarlicht
北極圈的極光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OKAPIA KG

該模型能顯示出全球的"磁偏角",即地球上任一處的地磁北極和地理北極之間的夾角。越接近北極,磁偏角的幅度就越大,在航行時必須密切注意指南針上的變化。此外,世界地磁模型還能呈現地底1公里至地面上850公里範圍內的地磁場。

地磁場源自地底深處,地核向外散發的熱量使周圍的熔融鐵、鎳發生對流,進而產生地磁場。地球板塊的位移或速度放緩都會影響鐵鎳對流,對地磁場造成改變。

無論如何,想要取得地球磁場更精準的數據,還得先等美國聯邦政府解決好"家務事",讓世界地磁模型能盡快獲得更新。

北極熊和企鵝為何天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