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評論:阿富汗是個教訓

2020年9月11日

「911」恐襲事件發生後,西方軍事幹預阿富汗。現在,在未達到預定目標的情況下,軍隊撤離。德國之聲記者Christoph Hasselbach認為,必須從阿富汗問題上吸取教訓。

https://p.dw.com/p/3iKce
Afghanistan Kabul Bundeswehr Soldat Frau in Burk a
德國聯邦國防軍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巡邏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Niedringhaus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總統川普向國人許諾,結束美國的"永久戰爭"。迄今最昂貴、最長久的軍事行動即是在阿富汗。到今年12月,它將進入第20個年頭,已導致2000多美國軍人喪生、耗費納稅人數千億美元。川普要從阿富汗完全撤軍,--或許,只保留象徵性的軍事存在。在不與北約盟友磋商的情況下,他撤出越來越多的美國官兵,同時,敦促同塔利班這個從前的對敵進行阿富汗內部和平談判。談判是否會有成果,塔利班及其意識形態在未來的阿富汗會扮演何種角色,對此,川普似乎並不在乎。

軍事幹預的原定目的是,清除2001年9月11日恐襲事件的可能來源--當時統治著阿富汗的塔利班。當時德國立即自願與美國結盟。2002年12月,社民黨籍的時任國防部長施特魯克(Peter Struck)的一個表述似乎成為了德國新的軍事教條:"德國的安全也需在興都庫什山脈被捍衛"。此後,西方還宣示,要使阿富汗成為民主制國家,軍事幹預由此罩上了更多光環。尤其在德國,這一點頗能打動對軍事議題持批評態度的公眾。

乏善可陳

但是,2001年,軍事幹預滿10年之際,時任聯邦國防軍總監庫雅特(Harald Kujat)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德軍參與阿富汗使命主要是為了凸顯與美國的團結,"而若把穩定一個國家和一個地區的這個目標作為尺子恆量,則相關使命是失敗的。"直到今天,這一判斷沒有改變。

有關該國的政治發展,今年8月底,社民黨國防事務專家費爾根特羅伊(Fritz Felgentreu)坦言:阿富汗"未成為民主法治國家"。談及聯邦國防軍一名軍官對在阿富汗使命中觀察到的不良現象的報導,費爾根特洛伊指出,"在阿富汗,侵犯人權和腐敗現象在政府方面普遍存在,這不是新認識。" 無一高階人士出面反駁。

Hasselbach Christoph Kommentarbild App
德國之聲評論員Christoph Hasselbach

2001年源自阿富汗的全球性恐怖威脅至少暫時得以阻遏。但是,穩定局勢和民主化等目標未能實現。隨著西方軍隊漸次撤出,這些目標事實上被放棄了。

頂住誘惑   

聯邦國防軍也付出了巨大代價:近60名官兵喪生、耗資120億或160億歐元--就看人們是否僅計算純軍事開支。

從阿富汗吸取的最重要教訓是一個原則性教訓:將符合西方標準的民主制輸入這個國家,這一要求是過高了。而這一教訓的意義超越了阿富汗。2003年,阿富汗軍事幹預2年後,至少是時任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希也設想使用軍事手段實現一個國家(伊拉克--譯注)的民主化,其結果眾所周知。德國所幸未參與此次戰爭。同樣,在尋求針對敘利亞的戰略時,也一再有人問及是否有能結束內戰並輸入民主制的軍事幹預。現在,涉及利比亞,也有這樣的聲音。

在每一個案上,將價值輸出這一道德訴求置於現實之上,這樣的誘惑是巨大的。然而,若阿富汗教會了我們什麼,那便是:要認清現實。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