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評論:溝壑深深

Philipp Bilsky2014年10月22日

港府與學生代表之間的首輪對話無果而終。雙方的結論是:「大家看法一致,即:我們在任何問題上都未取得一致看法」。德國之聲記者Philipp Bilsky確信,示威抗議行動還會繼續。

https://p.dw.com/p/1DZaQ
Beginn von Gesprächen in Hongkong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P. Lopez

(德國之聲中文網)人們幾乎可以認為,對話時的座位安排就已預兆了結果。港府和學生的代表並不是圍坐在圓桌旁,而是:涇渭分明,左邊一排,右邊一排,中間是大空檔,猶然一道深溝。對話後,雙方的確也分歧如舊:無望取得一致。關於是否繼續對話,學生們將在以後某個時間做出決定。

此前,港府方面曾發出過訊號,表達了至少願意傾聽示威者訴求的打算。港首梁振英在首輪對話舉行前夕還曾表示,存在著使下屆港首候選人提名委員會更具民主性的空間。港府對話負責人林鄭月娥在首輪對話時也有類似的表態:全國人大制定的框架完全留有某些活動空間;此外,旨在2017年的選舉法改革並非終點。也就是說,在以後的選舉中,完全可能有進一步民主化。

Philipp Bilsky
圖片來源: DW/M.Müller

理想與現實對立

不過,香港政府同樣也說得很清楚,在現階段,不會有不對候選人進行事先篩選的真正的民主選舉。理由是,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時制定的香港基本法中已明確規定,要由一個「具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作預選;香港不是獨立國家,而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光有理想是不夠的,還必須考慮現實。

現在,學生領袖們會採取何種立場,人們將會在未來數天內看到。不過,首批表態已清楚顯示,在學生們看來,現有的還相當模糊的小步伐是不夠的。而且,即使各學生組織在原則上同意妥協,即同意這一朝向民主化的小步伐,它依然不會根本改變大街上的局面。因為,運動早已處於各自為政的狀態了。

街壘和胡椒噴劑

最初的倡議者—大、中學生組織及佔中運動只是提供動議。許多在街上示威的學生們則不願做出些微讓步,要求實現最大訴求,實現百分之百的民主選舉,儘管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自己也知道,這一要求在可見的將來難以實現。這意味著什麼呢?在香港,衝突無望在最近的將來結束。跡象顯示,示威和街道封鎖還會繼續—催淚彈和胡椒噴劑同樣也會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