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莫言獲獎觸發新一輪政治與文學爭論

2012年10月12日

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引發了人們對文學與政治、作家及知識分子與專制政府的關係的討論。

https://p.dw.com/p/16PM9
Peter Englund (C), permanent secretary of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announces the 2012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in Stockholm October 11, 2012. Chinese writer Mo Yan won the 2012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on Thursday for works which the awarding committee said had qualities of "hallucinatory realism". REUTERS/Fredrik Sandberg/Scanpix (SWEDEN - Tags: SOCIETY) THIS IMAGE HAS BEEN SUPPLIED BY A THIRD PARTY. IT IS DISTRIBUTED, EXACTLY AS RECEIVED BY REUTERS, AS A SERVICE TO CLIENTS. SWEDEN OUT. NO COMMERCIAL OR EDITORIAL SALES IN SWEDEN. NO COMMERCIAL SALES
Mo Yan Literaturnobelpreis 2012 Bekanntgabe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身為中共黨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的莫言,廣受詬病的行為之一,是應出版社邀請手抄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這篇講話被認為是六十多年來中國文化藝術遭受政治壓制和迫害的源頭。

莫言抄寫的段落包含這樣的論斷:"對於共產黨員來說,也就是要站在黨的立場,站在黨性和黨的政策的立場。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文藝工作者中是否還有認識不正確或者認識不明確的呢?我看是有的。許多同志常常失掉了自己的正確的立場。"

中共文化官員周揚在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會上的報告中指出:"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議上的講話》規定了新中國的文藝方向,……深信除此之外再沒有第二個方向了,如果有,那就是錯誤的方向。"1960年,時任黨中央宣傳部長的陸定一將此方向概括為"文藝為政治服務"。"文革"時期大批作家和藝術家因為政治問題受到批評和迫害。

Mo Yan Literaturnobelpreis 2012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引發各界對文學與政治、作家及知識分子與專制政府的關係的討論圖片來源: Reuters

八十年代的先鋒作家

"文革"後期至八十年代初,以北島、舒婷、顧城等人為代表的"朦朧詩"運動,開啟了文學對政治的反抗與背離的序幕。"星星畫展"、電影《苦戀》等美術和電影尋找藝術新領域,並引發爭議。1981年7月,鄧小平發表講話,提出文藝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並指出,"有些人思想路線不對頭,同黨唱反調,作風不正派,但是有人很欣賞他們,熱心發表他們的文章,這是不正確的"。

在這種政治定調之下,直接"唱反調"的文藝創作銷聲匿跡,但是整個社會"改革開放"帶來的藝術創作激情,促成了"傷痕文學"、"尋根文學"和"先鋒文學"的誕生和發展。余華、莫言、殘雪、蘇童、韓東、於堅、高行健等青年先鋒作家異軍突起,風靡一時。莫言以《球狀閃電》、《透明和紅蘿卜》、《紅高粱》等作品引人注目。1987年,導演張藝謀將《紅高粱》改編成電影,獲得第38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轟動一時。莫言隨之成為家喻戶曉的暢銷作家。

先鋒藝術具有對"文藝為政治服務"的反抗意識,並提出遠離政治的"純文學"追求。1989年"六四"鎮壓以後,政治高壓之下萬馬齊喑,"純文學"成為躲避現實政治的藉口,作家變得怯懦和犬儒,讓社會公眾深感失望。九十年代中期,評論家王彬彬批評"中國作家過於聰明",拒絕擔當社會責任,並"以他們驚人的聰明,為自己贏得了人生的大成功"。受到批評的作家王蒙反唇相譏,形成著名的"二王之爭"。

Mo Yan Literaturnobelpreis 2012
莫言在獲知得獎後接受採訪圖片來源: Reuters

2000年,流亡法國的異議作家高行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中國政府強烈抗議,認為這是西方反華勢力的政治操弄。其作品被禁止在中國出版。

思想界"炮轟"文學界

進入二十世紀之後,文學日漸商業化,早年的先鋒作家轉而為市場寫作。2006年,在一場思想者的聚會上,傅國湧、崔衛平、丁東等學者對文學界發起攻擊。他們認為,"當代主流文學是沒有希望的",作家當下社會缺乏最起碼的獨立看法和判斷。傅國湧說:"當代那些盛名顯赫的作家,往往是玩弄文字游戲的高手,賈平凹、莫言、畢飛宇、王安憶等全是如此……除了文字和故事,一片虛無,說不好聽的就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丁東也對這些先鋒作家提出批評,認為從他們的作品中讀不到歷史的使命感和社會進步的責任感",沒有"高貴的文學品質"。林賢治則認為這些作家素質很差,非常平庸。

先鋒作家殘雪辯駁說,遠離政治的實驗小說就是對政治干預文學的反叛,"我不願意看到我自己好不容易伴隨市場化而獲得的那一點小小的自由又重新失去"。

專制政權下的作家良知

2008年劉曉波因為參與起草《零八憲章》而被捕,隨後被判刑11年,至今仍在獄中。學者崔衛平對文化界人士進行電話訪問,莫言表示不方便談,再一次廣受質疑。知名中國問題專家林培瑞接受採訪時認為,"莫言的回答很顯然是一種自我審查"。劉曉波獲得2010年度諾貝爾和平獎,中國官方強烈抗議並攻擊諾貝爾獎評委會。

2009年異議作家戴晴和貝嶺出席法蘭克福書展研討會,莫言等中國作家代表退場抗議。莫言在此次書展的演講,被認為極為圓滑地為中國政府進行辯護。2010年接受美國《時代》周刊採訪時,莫言又為中國政府的審查制度進行辯護,他說審查制度下,作家學會了怎樣寫得更含蓄、更委婉,對他來說,這才符合美學原則。這使得遭受審查之害的廣大讀者和網民感到憤怒。

Dai Qing und Bei Ling
2009年異議作家戴晴和貝嶺出席法蘭克福書展研討會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今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之際,作家出版社約請100名中國作家手抄"講話",出版手跡,輿論嘩然。參與抄寫的作家葉兆言、周國平向公眾道歉,但包括莫言在內的作家至今都為自己的行為進行辯護。

莫言獲獎讓作家與政治的關係這個話題從中國走向世界,歐美輿論都捲入討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都對莫言獲獎表示祝賀。曾遭無辜關押的中國作家冉雲飛在微博中說,"多少位獲諾獎的人,他們不準公開評論,甚至因此獲刑。但莫言獲獎了,他們就連篇累牘,開動國家宣傳機器,來為其鼓與呼。這樣的選擇性失明,以及訊息過濾是他們的一慣手段。訊息過濾意味著對你思想和利益的拑制,這招他們屢試不爽,可是很多人從不思考這是為什麼?"

今天,莫言在接受路透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希望被關押的劉曉波早日獲得他的自由。

作者:張平

責編:張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