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250609 interview koenig d usa

2009年6月29日

就德國總理梅克爾訪問美國,德意志廣播電台採訪了美國現任駐德國大使約翰.科尼希(John Koenig)。科尼希對美德關係給予了高度評價,不同意一些媒體關於兩國關係緊張的說法。

https://p.dw.com/p/Id6k
坦率的夥伴圖片來源: dpa

德國之聲:請允許我們簡單地看一下梅克爾和歐巴馬這兩名政治家之間的關係。歐巴馬周圍的人經常稱,美國總統與德國總理之間的關係並不真的親近。原因是什麼呢?


科尼希:我不認為總統周圍的人經常說這話。我的看法是,總統自己和他的工作人員非常清楚地表明了,雙方之間的關係是非常非常好的。這話總統跟總理一樣,在德勒斯登就說過。這多多少少是媒體發掘的說法,其實是媒體發明出來的,媒體總是想從這種關係裡找出一個問題來。


德國之聲:我想提出的問題本身是:兩國之間總是存在著一系列的不同意見,聯邦總理和其他德國政治家都明確地有所表述。比如關於金融危機的解決方法:梅克爾對美國資金撥放方式提出了批評。而美國那裡來的回應是:不必為國家赤字傷腦筋。梅克爾這些明確的表態是否在華盛頓那裡引起了一定的不快呢?


科尼希:談不上不快!我想說,雙方當然有不同的見解。雙方在任何方面都完全意見一致並非始終是必須的。可是我認為,我們跟德國之間有著一種非常、非常坦率的夥伴關係。我們非常頻繁地,非常坦率地談我們共同的目標,如果我們走向目標的方法有所不同,我們也商量這些方法。


這種做法同樣出現在我們的總統和你們的總理之間。我認為,他們相互之間有一種坦率的、非常非常好的關係。他們非常頻繁地交談,而且就像你們的總理說的那樣,這種非常深刻的討論讓他們覺得很有意思。


德國之聲:那麼讓我們看看具體事例。我已經提到,對如何解決和擺脫經濟與金融危機,兩國間的設想確實有很大差異。應該讓這些差異繼續存在下去,還是應該消除這些差異呢?


科尼希:您知道,20國集團內的經濟情況並非從任何角度看都是一樣的,所以在不同的問題上也許是有差異的。但是第一次在華盛頓,然後在倫敦已經達成的妥協,是非常嚴肅的,而且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我想說的是,我們在20國集團裡有一種共同的解決危機方式,這是我們要貫徹的,我們還可以談進一步的步驟。20國還將開進一步的會議。在拉奎拉的八國峰會上也有著繼續討論的機會。我認為,差異不像共同點那麼重要。


德國之聲:您指的是哪幾點,是看法得以接近的那些嗎?


科尼希:當然了。在倫敦就把各種景氣促進計劃和協調國際金融市場的進一步措施結合起來達成了一致,而這是我們共同追隨的兩個目標。我認為,這也是我們將貫徹的。


德國之聲:但是總體上您認為,對這些目標存在著不同的解釋,正是德國政府發出了相當強烈的批評,比如說,指出美國的國家赤字太高了,而這是美聯準的貨幣政策所致。而德國聯邦政府和歐洲各國採取的是不同的戰略。


科尼希:歐洲各國間存在著區別,20國集團各國和世界各地的舉措方式和金融政策中也存在著區別。我們必須談這些問題,但是我們跟德國之間坦率的關係,一種非常非常強勁的關係,是展開這種討論的一個好前提。


德國之聲:再談談氣候保護。德國環境部長嘉布瑞爾說過,歐巴馬是一名黑人總統,但他是否也是一名綠色總統,則是還需要他提供證明的。德國重視這個方面並希望華盛頓認真對待氣候保護。您認為在這個方面會出現什麼動作呢?


科尼希:我們非常艱苦地工作著,以求我們在12月有可能盡量達成一個取代京都議定書的協議。我認為,美國的進展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現在眾議院正在就一個法案進行討論,這個法案首次規定把一個二氧化碳市場,一個所謂"總量控制與交易制度"引入美國。我們希望能在夏末前朝著這個方向取得進一步的進展,然後談中期目標等就比較容易了。可是我們的看法完全一樣,到2050年止必須減少8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正如德國和其它歐洲國家也希望的那樣。


德國之聲:一個人們反復提到的數字是,到2020年止減少40%的排放量,而華盛頓至今一直對這個數字說不。


科尼希:到2020年止減少40%是沒有一個國家做得到的。這不是一個現實的目標,至少對美國來說不是,我認為,歐洲也做不到。


德國之聲:也就是說,這方面美國不會做出任何行動來?


科尼希:不,不是的。我要說,我們必須現實一些,我們必須現實地共同行動,我們必須讓那些重要的新興工業國採取共同的舉措方式,而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合作,而不是相互批評。


德國之聲:可是美國總是非常強調要看那些新興工業國是否也動起來,尤其是中國。這個條件不會改變嗎?


科尼希:這是非常重要的。我認為,沒有這些新興工業國就不可能解決問題。中國現在至少最近幾個月來已經成了最大的二氧化碳和溫室氣體的排放者。我們不能不理會這一點而繼續走我們自己的路,我們必須共同行動,把中國和其它新興工業國引到這條道路上來。


德國之聲:科尼希先生,讓我們再看看外交問題吧。美國仍然希望德國加強在阿富汗的行動嗎?


科尼希:首先我要對兩天前在昆都士附近犧牲的3名德國聯邦軍士兵的家屬表示哀悼。


德國在阿富汗的行動,您知道,已經很強了,在8月阿富汗大選前進一步增加在阿富汗的駐軍,在我們眼裡是一個重要的例子。但經過我們在美國對我們的阿富汗戰略的徹底審核,經過與德國和其它夥伴的詳細協商,我們大家對我們的戰略目標達成了完全一致的看法。這意味著,我們到阿富汗去,是為了在明顯的恐怖主義威脅面前保護我們的國家和我們的人民。


所以我們大家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都要從上述出發點出發來行動,加強我們在非軍事領域和安全領域作出的貢獻。對華盛頓來說如此,對美國來說如此,對德國來說同樣如此。


德國之聲:這就是說,還會有具體的要求提出?


科尼希:實際上並不是我們提出具體要求這麼回事情。我們在那裡合作,我們共同處在那裡一種非常非常艱難的形勢中,我們必須共同行動。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去做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形勢所要求的一切。


作者:Bettina Klein / 平心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