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記者答讀者問
2012年10月3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紐約時報》上海分社社長大衛‧巴博薩(David Barboza)在上周五(10月26日)發表的《總理家人隱秘的財富》長篇文章中報導,中國總理溫家寶家族成員擁有27億美元財產。該文發表之後,在上周六(10月27日),中國兩名律師代表溫家寶家人發表法律聲明,表示"《紐約時報》中提及的所謂溫家寶家人的'隱秘資產'並不存在,"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本周一(10月29日)的《紐約時報》,大衛‧巴博薩刊登文章,說明如何調查中國企業,取得公司及財務訊息。隔天,又對《總理家人隱秘的財富》引起的一些讀者提問做出瞭解答。
在這篇答讀者問的文章中,巴博薩講述了自己是如何把關注點落在溫家寶家族的始末。這位2004年赴中國工作的商業記者大約在去年的時候計劃寫出一個關於中國國有經濟的系列報導,在調查中他開始研究幾個中國高層領導人與商業的關聯。而關於溫家寶家人的議論一直在中國金融業流傳,所以他最後的關注點就落在溫家。
有讀者問到,十八大即將召開,共產黨權力交接在即,您這時候發表文章有著怎樣的意義?誰將從您的文章中獲利最多?巴博薩回答道,作為一個商業記者,不會報導中國的政治動向,共產黨代表大會也不是他調查的重點。
巴博薩還表示,因為要把從各級中國政府申請獲得的公司和監管方面長達幾千頁的公開披露材料進行歸類、評估,所以原本計劃在一個月之內完成的調查最終歷時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完成。
這篇文章中,巴博薩在答讀者時,還否認有"內部人士"給他提供訊息,否認收到"黑材料"之說。他說自己只是在調查過程中,對公開的文件進行了追查探究。資料來源主要是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多個地方的工商局以及數十家同溫家寶親屬有聯繫的合夥公司的文件。
最後巴博薩承認這項研究一直是在秘密中進行的。他指出,雖然中國工商局的紀錄是免費面向公眾開放的,中國經濟類刊物如《財新》和《21世紀經濟報導》也會利用這些免費訊息記錄寫出了一些頗具開創性的經濟報導。然而中國政府對有關高官家人的報導進行約束,這限制了調查性新聞的深度與廣度。巴博薩說,他知道討論關於溫家寶家人財富的研究題目可能比較危險,可能斷送整個計劃。所以他在調查過程中,幾乎從未和人談論正在寫這一篇有關總理親屬的文章。
綜合報導:文木
責編: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