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溫家寶遭重擊

2012年10月29日

《紐約時報》10月26日關於中國總理溫家寶家族成員擁有27億美元財產的報導在國際間引起廣泛關注。溫家寶家庭成員周日通過律師在香港兩家報紙上反駁。德語媒體紛紛作出相關報導和評論。

https://p.dw.com/p/16YuL
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發表一篇評論指出,溫家寶家人的公開反駁說明,《紐約時報》的報導已構成一次重擊:

「中國總理溫家寶讓人公開否認一家美國報紙上出現的涉及其家族的一篇報導。此舉本身就是一樁事件。否認本身無需人們過度重視。若中國一名最高政界人士的家庭不因其地位而受益,倒反會是怪事一樁。不過,整個事件中最有意思的問題是,是誰向〈紐約時報〉提供了有關總理及其家族成員的敏感訊息。在中國,這類訊息靠給地方財政局打電話是得不到的。溫家寶在領導層中被認為是『改革派』的最重要代表。因此,人們可以猜想到,他在共產黨內的『左派』那裡只有很少朋友,或沒有朋友。不論細節最終如何,統治者們光鮮表象的後面,正炸開了鍋。而這絕非好消息。」

China Erdbeben Zhaotong Stadt Yunnan Provinz Wen Jiabao
溫家寶慣以「親民」、「正派」形象示眾圖片來源: dapd

《新蘇黎世報》記者從北京發出一篇報導指出,溫家寶家人的舉動顯示出中國上層的強烈不安:

「律師聲明保留對〈紐約時報〉採取法律手段權利。多年來力圖打造親民、謙恭形象的溫家寶似乎決心全力保住自己的名聲。然而,在英文的和中文的相關報紙文章出現後,新聞檢察當局屏蔽網頁並扼殺網上相關討論的堅決性和速度卻顯示出,溫(家寶)和政治精英們感到自己是如何易受攻擊。假如他們有足夠自信,認定相關的調查完全是無中生有,原本就無需作出如此慌張的反應。……整個國家體制的、尤其是精英們的腐敗性早已為大眾所熟知。對共產黨而言,民眾的這一意識及對無能為力的憤怒,屬於最危險的現象。」

前景難料

聯繫到不久後將召開的中共十八大,《新蘇黎世報》記者的這篇文章相信,《紐約時報》有關溫家寶家族聚斂巨大財富的揭露性報導可謂是對中共的挑釁。文章同時強調,打官司不一定符合溫家寶的利益:

NEW DELHI, INDIA: Chinese Prime Minister Wen Jiabao makes an Indian traditional greetings during the ceremonial reception at Presidential Palace in New Delhi, 11 April 2005. Indian and Chinese premiers were poised for a historic hand shake which would be symbolic of narrowing of differences on a decades-old border dispute and surging trade links between two of Asia's fastest growing economies. AFP PHOTO/Prakash SINGH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PRAKASH SINGH/AFP/Getty Images)
溫家寶外訪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將要進行的對垮台高官、溫家寶的黨內政敵—薄熙來的審判案極有可能變成一枚反向鏢。對薄訴訟的內容之一就是他在整個飛黃騰達的政治生涯裡中飽私囊,而這(在中國)正是常見的發展軌跡。此外,人們還得到這樣的印象,即:能夠『近水樓台先得月』屬於一個成功的政界人士能力的證明。溫曾在多年裡抨擊這一弊病,但未能產生多少影響。……溫的言行之間的不一致顯示出他在黨內缺乏支持。一個慈祥的國父形象本應成為他的政治遺產。〈紐約時報〉的曝光,使這一努力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影響,目前還難預料。關於溫的敵手向媒體提供了相關訊息的傳言缺乏證據,當屬陰謀之論。……至於打官司是否符合溫的利益,則大可存疑。一旦訴諸公堂,只會使整個事情鬧得更加沸沸揚揚。不過,在黨代會前夕,對媒體、網路和現行制度的批評者的壓力會進一步增加。」

摘編:凝煉
責編:苗子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