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牆外文摘: 內蒙古人再也不當「模範生」

張平(摘編)
2020年9月6日

有文章指出,「第二代民族政策」天生畸形,後天不足,可能將內蒙古從「模範自治區」推向抗議新地區,和維吾爾、哈薩克、回、藏一樣,成為「民族大熔爐」中再無差異的一個數字和「治理對象」。

https://p.dw.com/p/3i4W0
China Innere Mongolei Hohhot
圖片來源: FREDERIC J. BROWN/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共在內蒙古強推漢語引發當地群體抗議。香港《端傳媒》發表文章《蒙語教學風波:模範自治區不再,北京不要朋友,寧要敵人?》,作者田沙指出,在新的民族政策模式下,把漢族視為現代的、優等的群體,認為少數民族要學習如何像漢族一樣生活的那種漢族中心主義或曰大漢族主義,一定會得到更大的空間;這也意味著少數民族個體如果在這個體制中受挫,就一定會轉向更抽象的文化身份認同以尋求安慰。 "第二代民族政策"是天生畸形,後天不足。

文章認為,這樣一來,內蒙古的蒙古族就被推向一個極為尷尬的境地--歷史淵源和對北京權威的接受,曾經讓蒙古人在中國主流文化中如魚得水,也成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一極度講究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靈活"制度下生存得最好的少數民族之一。而如今,彷彿1990年代東北國企工人被經濟劇烈改制的國家拋棄,下崗,蒙古族是否也要面對被施行第二代民族政策的國家拋棄的命運,一夜之間從"天之驕子"變成時代的棄卒?和維吾爾、哈薩克、回、藏一樣,成為"民族大熔爐"中再無差異的一個數字和"治理對象"?

Honkong | Proteste | Pro-Demokratie
台灣《上報》文章指出,香港本土文化的特色正面臨極大威脅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

消滅地方文化,香港不能倖免

台灣《上報》發表文章《蒙藏維族再無分別,也沒有香港人》,作者顏純鉤認為, 專制獨裁者不能讓少數民族依照他們自己選擇的方式去生活,來源於中共的大一統思想。不只少數民族文化如此,中共對任何一個省市的地方特色,都持敵視的態度,千方百計要弭平掃除。早前奧語、滬語都遭受壓力。林鄭政府正在香港大中小學推廣普通話,又強行修改教科書,大力推動國教,其目的也就是取消香港文化的特殊性,強化中央集權的統治。

作者說,大陸改革數十年,受香港文化的影響,為封閉窒息的中國文化輸入一股活力,影響至今,中國文化已不是當日僵死的共產文化。但隨著習近平的文革回潮,中國文化正加速走回頭路,種種專制的禁制正捲土重來,文化商品的規條越來越多,歌頌黨歌頌領袖的歪風死灰復燃,中國文化又重回窒息的老路。這種共產文化的侵蝕正以空前的速度壓迫香港,傳媒被收買,學校教育被規範,文化商品自我審查日趨嚴重,香港本土文化的特色,正面臨極大威脅。

三權只許分工,不許分立?

香港《蘋果日報》發表評論《中共的獨立分立恐懼症》,作者李平,香港是否有三權分立的爭議早已有之,所謂《基本法》行政主導論,習近平三權合作論,張曉明超然特首論,哪一次沒有引起軒然大波?今時不同往日的,一是習近平如今是黨國核心,二是國安法已在香港實施。就像"講獨"不再是言論自由的范疇一樣,三權分立也不再是思想自由、學術自由的范疇,而是不容存在的政治實踐。

文章說,中共港共在香港DQ區議會、立法會參選人,推翻三權分立原則,只不過是把在中國演過的戲搬到香港再演一次而已。中共既然拒不接受民主、法治的普世藥方,其獨立、分立過敏症恐懼症就無藥可醫,只能用四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來麻醉自己,結果是連黨內都不許三權分立,只許分工、不許分權,豈能容忍政治體制上的三權分立?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