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澤林視點:方便但是非法

2017年4月27日

北京正在大力整頓住宅樓內的非法店鋪,拆除未經允許搭建的門面房。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觀察了這一現象,指出越來越多的小商販不得不離開城區。

https://p.dw.com/p/2bycZ
China Laden in Peking wird verbaut Symbolbild
圖片來源: Reuters/T. Peter

(德國之聲中文網)我經常光顧的那個水果攤有一天突然消失了。那個小販平時設攤的街角,豎起了混凝土柵欄,種上了新的綠籬,水果攤就像被土地吞噬了一樣毫無蹤跡。而和它一起消失的,還有對面的理髮店,一家小賣部,幾個臨時的小吃攤,還有一家美容沙龍。所有這些店鋪,都是從老舊住宅樓的一樓沿街房擴建到樓前的綠地上。這種搭建雖然是非法的,在德國也絕對不會被容忍,但是這些小商鋪卻為北京城增添了不少魅力。

儘管勒令拆除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已經懸在這些商販的頭上有幾個月的時間了,但是他們還是堅持把生意做到最後一天。先是新的磚頭運來了,然後挖掘機也開過來了,最後負責拆除的施工隊也來了。最近一年多以來,這些拆遷隊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忙碌,任務是整頓市容市貌,當然也是為了保障安全。因為這些非法改建擴建工程導致部分建築的穩定性由於外牆被打穿而受到影響。況且這些住宅房屋本來就不允許商用。

大規模拆除非法搭建

北京市政府在三個區裡發現了超過9000處這類非法搭建擴建設施,現在他們終於採取行動了:這些搭建的設施將全部被拆除,所有樓房都要恢復建成之初的原有格局。不過面對這樣的措施,即使是住宅區的居民也是喜憂參半。因為在自家樓下就有小賣部、小吃店或者是按摩中心的生活還是很方便的。比如黃先生就經營著一家按摩中心:"我們在這裡已經經營了十年多了。如果當時沒有需求的話,我們是不會把這裡擴建成店鋪的。現在北京到處都那麼擁擠,我們需要空間。但是我們開店的這套房子是我的,我不會輕易放棄。"

Frank Sieren *PROVISORISCH*
本文作者澤林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Tirl

現在施工隊把黃先生的店鋪門面封了起來,他的顧客們現在要從後院繞著走。這也不是太大的問題,那些老主顧都不在意。可是那些新客人呢?估計不會像要穿過黑暗的後院去找人按摩吧。

不過相比之下黃先生還算是幸運的。2016年,北京一共拆除了總面積達270萬平方米的非法建築。今年這個數字應該還會更高:360萬平米是既定目標。許多小店主只是租來的店面,與這種改建的沿街房相比,正規的店面租金要高得多,他們無法承擔。這樣他們就必須要離開中心城區。這也是去年北京中心區域居民減少了35.3萬人的原因之一。儘管如此,在這座昔日的帝都,仍然生活著大約2200萬居民。

北京的人口上限

市政府的目標是,將北京的人口數量控制在2300萬的界限之內。對此,政府已經宣佈要把行政機構辦公地點外遷,希望這樣能夠更好地改善首都的空氣品質。

根據政府的"京津冀"發展規劃,相鄰的北京、天津和河北省要整合成為一個地區。北京要發揮其政治和文化中心的職能,在經濟上則專攻高科技和服務業,而小老百姓的一些簡單夢想就只能為其讓位了。很多人進城打拚,從刷盤子的服務生奮鬥成為飯店老闆或者是小賣部店主的夢想,將會越來越渺茫。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們的"中國夢"走到了盡頭,最起碼暫時是畫上句號了。

(本文作者20多年來在北京生活。)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