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澤林視點:向香港學習

2017年6月29日

香港已回歸中國20年了,承認"一國兩制"同時也製造了香港尤為特立獨行的新一代,對北京而言,是時候了。

https://p.dw.com/p/2fZZR
China ICC Hochhaus in Hongkong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V. Yu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的改革巨人鄧小平當年曾向英國做出保證,香港將"跑馬照樣跑, 要跳舞照樣跳。"那時,英國還沒有把香港還給中國。

儘管有這類示好的言辭,香港在1997年的上半年還是因擔心而社會高度緊張,7月1日這天,前英國殖民地香港就要回歸中國。它們之間,隔著兩個世界,155年的歷史,走過的道路毫無共性可言,而現在,他們卻要合為一體了。

共產黨統治下,逃到香港的大陸人數十萬計,雖然不能說流亡海外,但他們卻可以申請到第二本護照,當時加拿大的溫哥華市甚至有了戲稱"香哥華"。

留下的人當中,一部分充滿了對變化的期待,另一部分則心懷憂慮。其中的一些人似乎看到天安門事件即將發生在香港的天邊,當然,這些都誇張得無邊。回歸後,香港的經濟似乎沒有顧及到新主人的出現,依然如故,沒有變好,但也沒有變壞。只是政治上越來越棘手了。

香港沒有沒落,或者說衰敗,沒有出現許多西方觀察家擔心的現象。這要歸結"一國兩制"這一模式,這也是鄧小平極力推行的解決香港問題的方式。他用這句口號保證香港在未來50年內,繼續行走在資本主義的特殊道路上,使用自己的貨幣、自己的稅務制度以及獨立的司法體系。

Frank Sieren *PROVISORISCH*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Tirl

那時,中國領導層希望向香港學習,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金融中心。今天,人們可在深圳和上海看到最具香港特徵的設施,但它們都還無法超越香港。像以往一樣,香港仍是世界經濟最重要的樞紐之一,比如,它的股市,仍是中國唯一一座國際頂尖股市,毫不遜色業界其它強手。

"一國兩制"的妥協理當包括香港的新聞與集會自由。每年的6月4日,香港都會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紀念活動,用燭光悼念當年天安門的死難者。這在中國大陸完全不可想像。在香港,沒有人阻止他們的行為。

今年的7月1日,是香港回歸20周年的日子。各種跡象顯示,北京對"一國兩制"的解釋同許多香港公民迥然不同。北京認為,香港屬於中國,因此得遵守中國的游戲規則。許多港人對此的理解卻是:一個制度不能干預另一個制度。

遺憾的是,回歸條約對這個問題的解釋留下了空間。

尤其許多年輕港人認為,過去5年裡,在特首梁振英的領導下,大陸的影響力越發膨脹。許多人感覺到,親北京的精英佔取了太多的好處,將媒體和房地市場變成自己的傀儡。從不滿的這群人中,爆發出"佔領中環"運動或稱"雨傘革命",他們要求直接選舉特首的抗議活動持續了79天之久。

港府希望通過時間來軟化這一議題,因此沒有舉行對話,也沒有協商妥協方案。此後雙方的激烈交鋒在所難免。不過同時應該看到,大部分香港人,一如既往,繼續作著他們的日常生意。

習近平本周末前往香港訪問時,將會遇上香港年輕人舉行的抗議活動,原因之一是,習近平也將出席林鄭月娥就任特首的宣誓儀式。

這名由一個委員會選出的女政治家,被香港年輕一代看作是北京利益的代表。宣誓就職的日子,象徵性地被安排在香港的回歸日,在反對派看來,不啻是一種挑釁。

目前已很明朗,即便是在今後,"一國兩制"的框架中,也不會安排直接選舉特首。這將是習近平裝在提箱裡、發送給泛民派的訊息。不過,世界上最老牌的民主國家英國,也從未思考過在香港舉行直接選舉。

中國共產黨雖然希望借香港學到怎樣從事市場經濟,但顯然對在香港搞民主試驗不感興趣。遺憾的是,擁有700萬居民的香港,以及它舉行和平抗議的年輕一代,恰恰是再理想不過的試驗田。理由很簡單,年輕人對香港的發展現狀不滿,他們提出的問題,大陸年輕一代早晚也會提出,況且在一些大城市,某些問題已經提出。這些問題涉及身份認同,同地位、職業成就、消費以及共產主義無關。

在香港,如果中國政府走近青年運動,至少同那些支持在中國境內改變香港的年輕人交流,應能學到很多東西。

因為對北京而言,香港的獨立是不可談判的,就像在德國,巴伐利亞或者柏林的獨立不可進行談判,是一個道理。

但北京不會去這樣做。由此可以預見,習近平主席訪問香港,將很遺憾的,將什麼也改變不了。

 

本文作者澤林20多年來生活在北京。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