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柏林政府是否會分崩離析?

2018年6月23日

眼下,有關難民庇護的爭議波及全歐洲。在柏林,兩個保守派姊妹黨之間的關係因此岌岌可危。刀子已然亮出,陣線明朗,前景難料。

https://p.dw.com/p/308jh
Deutschland Koalitionsgespräche 2017 | Angela Merkel & Horst Seehofer
兩個保守派姊妹黨之間的關係目前岌岌可危圖片來源: Imago/Ipon

(德國之聲中文網)這句話有代表性地顯示了基民盟和基社盟這兩個保守派政黨目前所處的政府危機有多深。實際上,真正的關鍵所在並非是否應拒絕難民入境,而是這兩個聯盟黨的立場移位--"向右走得更遠,反歐"。基民盟籍州長君特爾(Daniel Günther)在一次電台採訪中如是說。

講實話:德國民眾如今怎樣看待難民危機?

然而,君特爾所指的是何種歐洲?它已不是千禧年之初的那個由保守主義黨和社民黨掌控的歐洲。相反,在中歐、北歐,在奧地利,現在也在義大利,右翼民粹主義者參與執政甚至組成政府。難民問題上的任何歐洲解決辦法,都得顧及這一新的力量關係。

歐洲層面的談判正加緊進行。本周四(6月21日),奧地利政府首腦與中歐和東歐的難民政策強硬派作了磋商,並由此獲得強勢談判授權。這一授權明顯強調門戶緊閉。義大利人已然入夥,但拒絕早早確認立場。本周日(6月24日),非正式的半歐盟峰會在布魯塞爾舉行。會議要在下周末的歐盟正式峰會前作出中間小結。只不過,歐盟內部形勢眼下極難釐清。德國聯盟黨內眼下不可小覷的紛爭,更如火上添油。

德國國內出現右傾?

然而,德國總理梅克爾現在有可能再度作出驚人之舉。在退核、中止義務兵役制或者希臘救助,她都曾經為適應民意轉向,跟風做過180度的大轉彎。這導致她自己的基民盟黨內也有不少人指責她捨本逐末。梅克爾以這些轉彎以及在難民危機上所持的立場使基民盟向左傾斜,從而在政治光譜的右邊留下了空位。"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如今填補了這一空位。

以聯邦內政部長澤霍費爾為代表的基社盟恰恰不能容忍這一情況。聯盟黨右側不能再有其它政黨。這一訓誡已深深刻入這個巴伐利亞地方黨的血脈中。在聯邦議院,基社盟和梅克爾的基民盟組成一個議會黨團。此乃德國政黨體系中之特例。為此,基民盟不得在巴伐利亞州出現;基社盟則限於在該州活動,不得擴展至全國。

時下潛在的威脅便根植於這一協議。因為,只要梅克爾拿不出歐洲解決辦法,這一議院黨團就可能分崩離析。

梅克爾還有其他選擇

目前在柏林有大量揣測:基民盟和基社盟威脅分手到底有多當真?基民盟內部已有人要求,應準備向巴伐利亞擴張。梅克爾在各大基民盟州黨部的權力基礎依舊強大,亦是事實。很多人仍認為她的路線正確。在很多人看來,在模仿選項黨的過程中尋找自己道路的基社盟不再是好夥伴了。

如果共同議會黨團散夥,梅克爾尚有其它拯救總理寶座的權力選項:綠黨已發出訊號,願參與執政。在去年9月的聯邦議院大選結束後,與綠黨聯手甚至是梅克爾最青睞的方案。社民黨也肯定不會阻撓與綠黨的聯合組閣。

然而,由於主要行動者們目前都根本未亮出牌底,所有這一切都不過是想像的情景。關鍵要看,誰現在能佔上風?哪裡能找到解決辦法?

現在人們就已經在談論,誰能將毫無影子的談判成果記在自己的功勞簿上。比如,澤霍費爾便表示,他很高興自己"吻醒了歐盟",因為短短一個星期內,歐洲突然願意合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