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東協峰會:美國總統四年來首參與 為增強抗中力道?

李宗憲
2021年10月26日

本周東協領袖將展開會議,美國總統拜登將出席東協峰會,是2017年川普出席峰會後,美國總統首次參與東協高層會談,這是否意味美國要集結盟友對抗中國?專家看法分歧。

https://p.dw.com/p/42AnW
USA | Corona | Biden will Impfpflicht ausweiten
美國總統拜登26日出席與東協國家的影片峰會,這將是華府4年來首度和東協進行高層互動。(資料照片)圖片來源: Andrew Harnik/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總統拜登周二(26日)視訊參加東協峰會,這是美國四年來首次與東協進行高層互動,美國駐汶萊大使館向路透社表示,拜登將率領美國代表團參加東協-美國峰會,這是本周一系列東協領導人會議的一部分。

白宮表示,拜登將討論美國在東協地區事務中,永久扮演核心作用的承諾,以及加強美國與東協戰略夥伴關係的新舉措,「因為我們共同致力於結束新冠疫情,應對氣候危機,促進經濟增長,以及應對一系列地區挑戰和機遇」。

自美國前總統川普2017年出席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的東協-美國峰會後,美國總統至今尚未出席東協高層級會談。

為了抗中?

路透社分析稱,拜登參加東協峰會反映出美國政府努力將各盟國納入,共同來反制中國。路透社報導稱,在美國反制中國的戰略中,東協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學者希伯特(Murray Hiebert)向路透社表示,這將是拜登首次以總統身份和東協領袖會面,因此他希望向他們保證,東南亞對他的政府很重要。

不過,美國官員在會議前並未具體提及中國,因為他們正努力為拜登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今年底舉行的影片峰會做準備。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所長伊蒂‧亞伯拉罕(Itty Abraham)向德國之聲指出,拜登出席峰會象徵美國「重返」亞洲,特別是東南亞。 但仍然只是影片參與。他稱,美國將向東協國家捐贈疫苗,以和東協國家結成一個志同道合的群體來抵抗中國。

延伸閱讀:中國「春苗行動」:台灣人和海外華人買單嗎?

他通過郵件向德國之聲表示,「中國將始終能在較為弱勢、陸地相連的東協國家佔居領導地位,特別是寮國和柬埔寨。」 但是,美國在該地區更多的存在,將受到越南、印尼和菲律賓的積極歡迎,這些國家和中國在南海主權議題上有爭議。

他強調:「美國在亞洲的外交政策愈來愈以中國為中心,因中國被視為是一個越來越強大的戰略競爭者。 」

China Chongqing,  ASEAN Treffen DOC
中國與東協高官2021年6月就《南海行為準則》舉行會議。圖片來源: Wang Quanchao/Xinhu/picture alliance

重返東協

台灣學者則持不同看法,認為拜登不希望外界將參與東協峰會解讀為對抗中國,而是希望藉這個機會表達現在的美國政府比川普时期,更重視多邊組織的參與,及尋求理念相近夥伴的支持,並顯示美國從上到下對東南亞和印太的重視。

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楊昊表示,歐巴馬執政時期就支持東協的組成,拜登只是延續民主黨的外交路線。他向德國之聲說:「過去川普政府派赴東南亞的層級太低,造成東南亞國家和中國關係更加密切,而從拜登上任以來,陸續派出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Lloyd Austin)和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赴東南亞,都是要展現對該區域的重視。」

楊昊認為,拜登也不會強迫東南亞國家選邊站,而是會強調合作的重要性。他說:「拜登面對的挑戰是輿論可能操作成美中之間在東協的角力,但拜登希望主場是東協,大國只是參與,希望區域合作發展更穩健,不失焦。」

與此同時,他也認為,中國也希望東協作為東南亞的核心,而在從疫情復甦階段,東南亞是中國疫苗合作的重點地區,因此也會傾向整體氣氛溫和,所以可能會釋出善意不去挑釁,但可能也會意有所指希望「不要外力干預」。

客座評論:如果美國真想在東南亞贏得民心

缺乏經濟元素

路透社引述專家分析稱,拜登預計將在東協峰會上討論新冠疫苗分配、氣候、供應鏈和基礎設施方面的合作。另外他可望向東協保證,美國最近專注與印度、日本和澳洲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即向澳洲提供核子動力潛艦,並非是為了取代東協的核心區域作用。

目前沒有任何跡象顯示,拜登會回到川普在2017年退出區域貿易的外交框架,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亞洲外交官說,美國與中國主要差別,是區域參與中缺乏了經濟元素。

「對這一地區最重要的部分是經濟部分」,這位外交官說,「這個地區的人會認為,美國已建立了一種與中國競爭的戰略結構,但這對該地區一點好處都沒有。同時,我們與中國的經濟關係持續在增長。」

緬甸缺席

另外,東協峰會將在沒有緬甸軍方領導人敏昂萊的參與下舉行,日前,東協外長決定將敏昂萊排除在東協峰會之外,原因是敏昂萊未能實施東協和平計劃,峰會將另邀緬甸的非政府領袖參與。

延伸閱讀:緬甸延後選舉 美國批「拖延時間」呼籲東協施壓

東協通常不干涉內政,因此不讓敏昂萊參與是個罕見的例外。敏昂萊領導的軍政府今年2月發動政變推翻翁山蘇姬領導的民选政府,東協峰會主席國汶萊表示,東協將邀請一名來自緬甸的非政治性代表,但尚未確認可能是誰。

TABLEAU | Indonesien Jakarta | ASEAN-Gipfel zu Myanmar | Joko Widodo, Präsident Indonesien
東協領袖峰會4月在雅加達舉行,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Joko Widodo)呼籲緬甸釋放政治犯。圖片來源: Laily Rachev/Indonesian Presidential Palace/REUTERS

緬甸外交部周一(25日)發表聲明表示,它已通知汶萊,只同意其國家元首或部長級代表,這表明其在峰會上的席位將是空的。

聲明中補充稱,緬甸「將根據東協章程採取適當程序」,以解決有關參加東協峰會的爭議。

周二(26日)峰會開幕的議程是東協領導人與美國、中國和韓國代表間的三次單獨會議。東協國家包括汶萊、柬埔寨、印尼亞、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