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未來的東協將"共同壯大"

2012年3月30日

人們並不期待在第20屆東協峰會上取得歷史性結果,但東協在世界經濟舞台和戰略上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https://p.dw.com/p/14VBC
ASEAN Regional Forum ministers, front row from left, North Korea's Pak Ui Chun, European Union's representative Elzbieta Bienkowska, Japan's Takeaki Matsumoto, Laos' Thongloun Sisoulith, Malaysia's Kohilan Pillay, Indonesia's Marty Natalegawa, Cambodia's State Secretary Kao Kim Hourn, Australia's Kevin Rudd, Bangladeshi Dipu Moni, Brunei's Mohammed Bolkiah, Canada's John Baird, China's Yang Jiechi and ASEAN Secretary General Surin Pitsuwan and, top row from left, Mongolia's Gombojav Zandanshatar, Myanmar's Wunna Maung Lwin, New Zealand's Murray McCully, Pakistan's Hina Rabbani Khar, Papua New Guinea's Ano Pala, Philippine Albert del Rosario, Russia's Deputy Foreign Minister Alexey Borodavkin, South Korea's Kim Sung-hwan, Singapore's K. Shanmugam, Sri Lanka's G.L. Peiris, Thailand's Deputy Permanent Secretary of the Foreign Ministry Chitriya Pinthong, East Timor's Zacarias da Costa, U.S. Secretary of State Hillary Rodham Clinton and Vietnam's Pham Gia Khiem hold hands during a group photo prior to the ASEAN Regional Forum Retreat Session in Nusa Dua, Bali, Indonesia, Saturday, July 23, 2011. (ddp images/AP Photo/Saul Loeb, Pool)
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中文網)4月3日和4日,第20屆東協峰會將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舉行。至今,除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這5個創始成員國之外,汶萊、越南、寮國、緬甸和柬埔寨也相繼加入了東協的行列。而作為東協觀察員國家的東帝汶和巴布亞紐幾內亞將不出席峰會。

今年東協峰會的口號"一個共同體、同一個命運"間接表明了東協自1967年成立以來一直未完成的目標。此次峰會要做出進一步努力,促使東協於2015年實現"東協共同體"的目標,按照《東協憲章》的規定,建成以經濟、政治安全和文化社會為三大支柱的東協共同體。

這一共同體的最主要目標是通過經濟一體化、解除貿易壁壘,創建"內部市場"。這與被譽為歐洲建立內部市場里程碑的1985年《申根協定》類似。東協共同體將進一步促進東協國家的貨物、投資、勞動力和資本的自由流通,尤其要吸引外國投資者。

China's Premier Wen Jiabao waves as he arrives for a news conference after the closing ceremony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NPC) at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n Beijing, March 14, 2012. REUTERS/Jason Lee (CHINA - Tags: POLITICS TPX IMAGES OF THE DAY)
峰會不涉及敏感話題圖片來源: Reuters

東協地區經濟增長活躍

德國工商總會(DIHK)亞太區負責人本雅明‧雷普(Benjamin Leipold)證實了該地區日益增長的吸引力,"今後東協地區的重要性將增加,而且未來還將朝著這一趨勢發展。因為該地區的經濟增長平均為6%,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

除豐富的自然資源儲備外,多樣性也是擁有6.2億人口的東協國家的實力之一。雷普認為,"在不同的市場也有許多不同的機會,因此人們可以將同一個產品銷往更多國家。"在雷普看來,這對擴大德國同東南亞國家現有的貿易關係有著良好的機會。他表示,"對德國的機械、醫療和環境技術出口來說,東協地區有著巨大潛力,而且這些產品在當地也十分受歡迎。"

與此同時,東協的經濟意義對歐盟來說也是巨大的:東協地區是歐盟第三大貿易夥伴,而歐洲也是東協的第二大貿易夥伴。歐盟同東協成員國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在規劃之中。此外,今年,歐盟同新加坡的自由貿易協定應正式生效。2013年馬來西亞同歐盟的自由貿易協定也將啟動。

中美在東協地區的影響

2010年,中國已同東協成員國簽署了一份自由貿易協定。中國與該地區的貿易增長超過了50%。波昂大學東方學與亞洲研究學院東南亞問題專家萊納‧衛寧( Rainer Werning)說,"中國已同許多東協國家加強了投資,並擴大了其在該地區的貿易范疇。"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已取代美國作為東協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東南亞問題專家衛寧認為,美國已轉移了其在該地區的利益重心:"當中國在東協地區經濟領域發揮著主導地位的同時,美國正試圖加強其在軍事政治領域的影響。"2011年,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澳洲宣布新的太平洋政策時也表明,美國打算進一步加強在該地區的地緣和軍事戰略利益。

峰會不涉及敏感話題

同樣,中國在南沙群島問題上的影響也將越發明顯。衛寧說,東協峰會的幾天前,中國國家總理溫家寶訪問了柬埔寨,使得有關南沙群島問題沒有被正式列入會議日程,而只是間接對峰會產生影響。

此外,本次東協峰會的官方議題包括:法制建設、政府職責、人權、海事合作、打擊恐怖主義。

作者:Gero Simone 編譯:嚴嚴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