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時差難倒、熬夜有害?看看生理時鐘怎麼運行!

Brigitte Osterath
2019年3月31日

在這個世界上,無論是人、動物還是植物,都有生理時鐘。這個神奇的"鐘表"有時讓人清醒,有時讓人疲倦。那麼,它究竟是怎樣運行的?

https://p.dw.com/p/3Fhvf
DW Fit und Gesund 08.03.2018
是"熬夜型選手"還是"早起型選手",也是由我們的基因決定的圖片來源: BR

(德國之聲中文網)歐盟議會周二(3月26日)投票決定,從2021年起廢除冬令時和夏令時制度。這意味著,歐盟國家將告別冬夏一個小時的時間轉換。對於一些人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再不用每年兩次調整睡眠了;另一些人則從未體會到這一小時差異的影響。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還是和每個人的生理時鐘有關。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被授予三位美國遺傳學家,以表彰他們在晝夜節律控制機制方面的發現。而晝夜節律控制機制就是生理時鐘。當時,一些中國網友就對科學家們的發現進行了精闢總結:"好好睡覺,不要打亂生理時鐘!"

植物如何知道何時天亮、何時天黑的?

早在18世紀,科學家們就發現,植物是有生理時鐘的,這讓它們白天葉子打開,晚上葉子合起來。即便是生長在黑不見光的環境下,植物仍會保持這個12小時晝開夜合的作息。當時人們還不知道這背後的原因。

到了上世紀70年代,以美國生物學家西摩‧本澤(Seymour Benzer)為首的一批科學家,發現了果蠅身上的這種控制生物機體晝夜節律的基因。到了80年代,上文提到的那三位科學家--也就是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得主,成功地分離出該基因。他們的研究顯示,這一基因會讓一種蛋白質在夜晚時分在細胞內積累,並在白天再次慢慢分解。慕尼黑大學研究時間生物學的教授羅內伯格(Till Roenneberg)對德國之聲說,這三位科學家的發現顯示了,"基因在調解生理時鐘"。

這種機制不僅適用於果蠅,也適用於人類和植物。機體因此"知道",當這種蛋白質充足的時候,就是黑夜;當其分解時,就是白天。這個自然循環讓我們的生物節律恰好是地球的旋轉周期。

生理時鐘是怎麼運作的?

對於我們人類而言,生理時鐘讓我們在夜間的血壓降低、呼吸平緩。這也為機體的夜間修復、休養提供啟動訊號。我們的身體在夜間3點到4點之間達到功率曲線的最低點。到了早晨,身體慢慢恢復活動狀態。大部分人在上午10點至12點以及下午5點左右精力最好,在下午2點左右則容易感覺疲倦、犯困。太陽是我們"內部計時器"的外部參照,日光讓我們的生理時鐘有了校準脈沖。

生物學家羅內伯格說,"如今我們知道,生理時鐘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不僅是頭腦中存在這樣一個鐘表,生理時鐘在我們機體內的每個細胞中都存在"。

以我們的肝髒為例。白天,肝髒從葡萄糖中積累糖原;晚上,肝髒將糖原分解,為身體提供葡萄糖。"如果積累和分解同時進行,就沒意義了,"呂貝克大學神經生物學研究所的學者奧斯特(Henrik Oster)說,"必須在時間上有間隔。"

生理時鐘紊亂的危害

如果出現生理時鐘紊亂,我們會感覺虛弱、疲倦。如果"內部計時器"(個人生理時鐘)長期沒與"外部時鐘"(日出日落)達到和諧的狀態,我們可能會生病。

學者奧斯特說,生理時鐘"並不是生存必需,但對協調代謝過程和日常生活非常重要"。

如果從法蘭克福飛到北京,我們的生理時鐘會有所滯後,這會導致困頓、疲倦,不過通常在短時間內可以再次恢復正常。

如果是兩班倒、三班倒,就不一樣了。"內部計時器"與"外部時鐘"的持續不調,會帶來負面影響,例如,增加罹患精神疾病、糖尿病、癌症的幾率。

想要皮膚好,最好早睡覺?

我們是"熬夜型選手"還是"早起型選手",也是由我們的基因決定的。如果非要"逆天"(逆基因)行事,比如困了還不睡,那麼遲早會遭到身體的懲罰。比如神經緊張、睡眠障礙、胃病,甚至是抑鬱症、心臟病。

"生理時鐘對於機體的一切運行都有影響",羅內伯格說。

不過,每個人的生理時鐘都有所不同,因此有人是"夜貓子",有人是"早起的鳥"。不過,研究人員對"早睡早起"和"晚睡晚起"人群的皮膚細胞進行了檢測後發現,早睡早起一組的生理時鐘運行地稍快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