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黑鏡》成真?

王凡 摘編
2018年12月29日

《法蘭克福匯報》評論文章指出,對於中國投資者而言,德國市場正在失去吸引力。這雖讓德國政府內部的一些人感到欣慰,但過猶不及。西德廣播電台則發文稱,英劇《黑鏡》中的評分社會正在中國成為現實。

https://p.dw.com/p/3AlBn
Filmszene Black Mirror
在英劇《黑鏡》(Nosedive那一集)中,女主角在社交上相當努力,然而陰差陽錯致評分不斷下降,被社會所拋棄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Netflix/D. Dettmann

(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企業咨詢公司安永(EY)提供的最新數據,中國投資人在德國的併購熱情明顯降低。2018年,中方共收購、參股34家德國企業,這是五年來的最低數字,比2016年的峰值(68)整整減半。

對此,《法蘭克福匯報》網路版周五(12月28日)發表評論文章,告誡德方"過猶不及"。

文章稱,"保護基礎設施等敏感領域不受外國投資者干預,是一個政府的權利,這毫無疑問--特別是鑑於中國國家機器常在所謂的私企背後扮演一定角色的情況下。"

然而,"另一方面,德國也不應該走得太遠。畢竟德國本土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出口,特別要仰仗開放的市場--尤其是中國人的消費欲"。

"此外,德國企業現在也越來越多地尋求在中國進行參股,以便從中國領先的人工智慧等領域收益。如果這扇大門因為中國人對德企失去興趣而被關上,這(給德國)帶來的威脅不會比如今小。"

"就像《黑鏡》中一樣"

英劇《黑鏡》(Black Mirror)其中一集講述了一個"打分社會",通過人眼AR(實擬虛鏡)來給路遇的每個人打分,評分與社會資源掛鉤。高分者可以享受租房福利、機場快速通道等;低分者失去工作和住房,被社會拋棄。

西德廣播電台12月27日發表"就像《黑鏡》中一樣:中國要給其公民的行為打分"的署名文章。作者Felix Lee寫道:"沒有償清債務?減一分。乘坐地鐵逃票?再減一分。同樣減分的,還有把垃圾袋扔在家門口、違章停車或者讓自己家的孩子在大街上撒尿。而且社群網站上的行為也會被記錄在中央評分體系內。"

文章表示,目前中國領導層沒有把"社會信用體系"在全國推廣,而只是宣佈了一些試點地區,比如,計劃在2020年底建立該體系的北京。其中減分的行為包括交通違規、偷稅漏稅或在公眾場所吸煙等。"如果一名公民在微信群聊中發表了批評政府的言論,這可能也會被記錄在社會信用體系中,並被減分。"

"按照計劃,一個得分高的用戶會被歸類至綠區。如果可以保持,就能享受更優惠的貸款、獲得乘坐地鐵或出國旅遊的禮券。而如果一直被評分很低,那就要在生活中面臨劣勢,比如,得不到理想工作、拿不到銀行貸款、影響孩子入學。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手機APP瞭解自己的個人誠信分,同樣可以看到該分數的還有政府部門、銀行、購物平台,以及企業、旅行社和航空公司。而且,只要是北京居民,就必須參與這個評分體系。"

作者表示,這讓人聯想起了英劇《黑鏡》。"如果看過《黑鏡》Nosedive那一集(第三季第一集),就知道等待中國人的是什麼。""這裡講述的是完美的監控,這在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可能會成為現實。"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中國的「透明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