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德國對台態度暴露利己主義

2023年8月12日

台灣晶片製造商台積電將在德國設廠。《世界報》客座評論指出,德國正從台灣技術中受益,但迄今德國政府尚未對台灣的安全利益提供支持,這顯示出德國的雙標也透露出令人不安的利己主義。

https://p.dw.com/p/4V66t
TSMC Logo
圖片來源: David Chang/EPA/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半導體巨頭台積電本周宣佈在德國東部城市德勒斯登設廠,預期總投資額將超過100億歐元。在德香港活動人士鄺頌晴在《世界報》發表客座評論「德國對台態度顯出令人不安的利己主義」指出,德國正從台灣技術中受益,但迄今德國政府尚未對台灣的安全利益提供支持。

文章開頭便指出,台積電在歐洲設晶片廠顯示出國際關係的複雜性。雖然德國意識到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作用並尋求利用台灣技術,但卻鮮為台灣利益付出行動。

「儘管德國依賴於台灣在半導體產業方面的進步,但它為台灣的利益所做的事情卻少得令人吃驚,在確保台海穩定的具體措施方面更是裹足不前。這暴露了德國的雙重標準。」

鄺頌晴提到,台灣駐德外交代表面對的是低層級官員和不合理的條件,這是德國與重要夥伴打交道時缺乏尊重的表現。「這不僅僅是外交禮儀的問題,而是德國處事背後的虛偽。如果德國願意利用台灣在半導體技術方面的專業知識,那麼它也應該認識到台灣現狀的重要性。德國的經濟利益與其外交立場之間的差距是驚人的。」

「此外,台海問題絕不僅止於台灣和中國的雙邊問題。它對和平穩定具有深遠影響。德國拒絕在維護台海現狀方面採取明確立場,破壞了國際合作原則。」

作者批評德國的矛盾心理展現出令人不安的利己主義。「這種矛盾表現出令人不安的利己主義和機會主義。全球秩序的基礎是公平、合作和相互尊重。如果德國想從台灣半導體生產的經濟成果中獲益,就必須以對該地區安全的真正承諾作為回報。」

評論最後總結道,德國無視台灣的外交努力和安全關切,有可能破壞國際關係的基礎,即互信和理解。「國際社會期待大國採取一致的行動和明確的原則。德國是時候向台灣展示不僅限於經濟上的團結了。」

德國《焦點線上》刊登客座分析指出,美國在安全政策上進退兩難
德國《焦點線上》刊登客座分析指出,美國在安全政策上進退兩難圖片來源: JIM WATSON/AFP/Getty Images

德國《焦點線上》刊登客座分析指出,美國在安全政策上進退兩難。共和黨呼籲重新調整美國在烏克蘭的涉入程度,並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提出警告。文章寫道,一場關於美國是否應該繼續支持烏克蘭的安全政策辯論正在激烈進行。共和黨人呼籲重新考慮美軍的總體參與及從東歐撤軍的前景,還以中國為論點指出,如今的中國比俄羅斯強大得多,「在烏克蘭每發射一發子彈,最終將導致在與日益好戰的中國的對抗中少一發子彈。」

評論指出,在中國問題上,原本不和的共和黨和民主黨基本達成了一致。但對共和黨而言,拜登最近頒布的對華投資限制令還不足夠,對中國的態度依舊太「軟弱」。

作者Alexander Görlach認為,美國兩大黨圍繞對華政策「誰更強硬」的較量隱藏著風險,可能引發雙方都不樂見的戰爭。

「中國對美國安全與繁榮的威脅遠大於俄羅斯,這一判斷是正確的。俄羅斯如今被一些人戲稱只是 『北京的加油站』,暗指習近平與莫斯科的大宗石油交易;這個昔日的大國與鄰國中國相比,在經濟和政治上都微不足道。」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