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癌症學家榮獲2008年度諾貝爾醫學獎

Judith Hartl2008年10月7日

德國科學家哈拉爾德ㆍ楚爾ㆍ豪森(Harald zur Hausen)和發現愛滋病毒的法國科學家弗朗索瓦絲ㆍ巴爾-西諾西(Francoise Barre-Sinoussi)、呂克ㆍ蒙塔尼(Luc Montagnier)共同分享2008年度的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楚爾ㆍ豪森因發現人乳頭狀瘤病毒引發子宮頸癌獲此殊榮。

https://p.dw.com/p/FVYM
哈拉爾德.楚爾.豪森圖片來源: AP

楚爾.豪森教授向媒體表示,他對獲獎極感意外。當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給他打來電話時,這位72歲的學者完全沒有任何思想準備。另兩位獲獎者、法國學者蒙塔尼和巴爾-西諾西也表示毫無得獎的思想準備。三位得主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病毒學家,他們發現的病毒都是廣為流行、引發致命疾病的病毒。

楚爾.豪森教授曾在海德堡的德國癌症研究中心擔任了20年(至2003年)主任一職。他很早就意識到,一定的病毒可以引發癌症。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的這一觀點曾受到同行的冷嘲熱諷。

上世紀80年代初,楚爾.豪森成功地從子宮頸癌樣品中,分離出不同亞型的所謂人乳頭狀瘤病毒(HPV)。子宮頸癌是女性中第二常見的癌症。基於楚爾.豪森的發現,人類已經研製出了子宮頸癌疫苗。

2006年9月,商品名為加德西(Gardasil)的子宮頸癌疫苗在歐洲上市。一年後,另一種商品名為Cervarix的疫苗也推向市場。利用這兩種疫苗,人們基本上可以達到100%地預防感染人乳頭狀瘤病毒,但前提條件是青少年女性必須在第一次性交前接種疫苗。

人類最常見、致命性最高的疾病之一是癌症,另一種則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發的疾病--愛滋病。愛滋病毒的發現者是法國學者呂克.蒙塔尼。現年76歲的蒙塔尼1983年首次分離出這種病毒,為此榮獲本年度的諾貝爾獎。

呂克.蒙塔尼享有"愛滋病毒之父"的稱號,但上世紀80年代,他卻和美國學者羅伯特.加洛(Robert Gallo)就究竟是誰發現了愛滋病病毒打了一場曠日持久、兩廂不讓的官司。最後,這一爭端由法美兩國首腦協議解決。多年後,加洛才最終承認,蒙塔尼才是愛滋病病毒的真正發現者。蒙塔尼以其畢生精力從事愛滋病的預防研究。

與蒙塔尼分享一半諾貝爾獎金的弗朗索瓦絲.巴爾-西諾西也將其畢生精力投入到愛滋病工作上。現年61歲的巴爾-西諾西曾和蒙塔尼一起,在巴黎著名的巴斯德研究所工作多年,愛滋病病毒的發現有她極重要的手筆。儘管如此,她還是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會因此得到諾貝爾獎。

迄今,全球共有3300萬人感染了愛滋病毒,其中大部分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蒙塔尼就是在科特迪瓦(原象牙海岸)得到獲獎消息的,他表示這是促進全球抗愛滋病工作的一個強有力訊號。愛滋病毒發現已有25年,人們對其已瞭解甚多,但它依然還是處處威脅人類的致命流行病,人們依然沒有研製出有效疫苗,令人頗有一絲灰心喪氣之感。

在此意義上,來自斯德哥爾摩的訊號更為重要。它號召人們必須繼續努力,號召決策者們必須加大對愛滋病研究的投入,研製出生活在最貧窮國家的人民也能支付得起的疫苗,這樣才有希望遏制愛滋病毒的蔓延。

也讓窮人分享醫學進步,這一點也正是楚爾.豪森希望達到的。楚爾.豪森要求有關方面採取行動,讓發展中國家的每一位年輕女性都能得到支付得起的子宮頸癌疫苗,因為實際情況表明,發展中國家的子宮頸癌發病率以及由此導致的死亡率遠遠高於工業發達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