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意志銀行欲加強亞洲業務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5年3月14日

德國最大的銀行-德意志銀行(DeutscheBank)準備大規模擴大其在中國和印度的業務。該銀行的工作人員稱,他們正在計劃一項「亞洲攻勢」。只不過這一「攻勢」的內涵不是轟動性的、昂貴的收購活動,而是在一定的領域,特別是在對私人客戶和中小型企業的業務領域持續不斷地發展擴大。

https://p.dw.com/p/6Mt5
德意志銀行首席發言人阿卡曼圖片來源: AP

例如德意志銀行目前就在中國商談在資產管理領域成立一家合營企業事宜。據告,該銀行雖然也希望進行收購,特別是收購印度的銀行,但由於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全球最看好的經濟發展市場的法律限制很大,收購並非易事。從中期角度而言,該銀行也準備打破自己迄今的一個禁忌,即考慮是否在亞洲市場——或許通過第三者——發放自己的信用卡。

德意志銀行這一亞洲攻勢的想法源自董事會成員菲辰。菲辰希望加強在國外對中小企業的業務。該銀行現在對印度的發展策略有二:一是擴展自己的業務,將現有的5家分行擴大到16家;二是提高在印度銀行中所佔的股份。印度政府目前規定外國銀行在本國銀行所持股份不得超過49%。印度政府曾許諾將這個數字提高到74%,但諾言何時兌現卻很難說。

外國銀行若想插足中國的銀行,關坎更高。儘管中國的經濟繁榮發展,令國外銀行界眼紅,但中國政府規定一家外國股東所持中國銀行的股份額不得超過20%,所有外國股東合計股份不得超過25%。德意志銀行在中國的業務至今主要集中在收益頗豐的投資銀行業務。

今年中國特別吸引人的是兩家銀行巨頭——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準備上市,時間可能是五月。上海的一位銀行咨詢家表示:「中國對美國人在金融市場上日益強大的勢力感到不滿,這為歐洲人創造了機會。」因此,據說中方直言要求參與籌備建行和中國銀行上市的歐洲銀行也購買部分股票來表達其對中國這個經濟區位的認同。在上述背景下,中方這種做法也就並不令人感到驚奇了。若德意志銀行也參與其中一個籌備團體,甚至於兩個都參與,那麼它也會在中國上市大銀行中佔有一小部分股票。據稱,這並不是什麼戰略性參股,過一段時間後可能將會出售。

在參股中國大銀行之前自然要問意義何在。當然,就在中國的參股而言,花旗銀行(5家分行)、匯豐銀行(12家分行)和渣打銀行(8家分行)由於其規模或者由於其重點業務放在轉型國家,所以它們遙遙領先於德意志銀行,後者是小巫見大巫。其實對德意志銀行更具威脅的倒是加拿大的豐業銀行(Bank of Nova Scotia)、澳洲国家銀行和荷蘭ING銀行的購股計劃。儘管如此,參股風險還是很大的。惠譽國際評級機構(Fitch Ratings)就警告道:「儘管中國的銀行業正在進行改革,但我們還是認為中國的銀行體系薄弱,結算業務和貸款業務的風險都很大,資本率低。雖然官方計劃進一步減少貸款虧缺(或壞貸款)現象,但依靠的卻是折舊和轉讓的做法。而我們則認為去年貸款虧缺現象有增無減,而且今年還會繼續惡化。」

資本管理業務則不同:年年翻倍、利潤豐厚的資本管理市場之所以容易開發是因為這裡沒有舊帳問題,只面對新成立的企業。雖然外國銀行在這一領域也受參股不得超過20%的限制,但通過爭取「友好合作夥伴」還是可以提高自己的影響力的。

雖然,在與亞洲三大銀行的對比中,德意志銀行在亞洲的地位或許可以說是微不足道,但與德國其它銀行相比,這家銀行在亞洲卻擁有相對優勢。一位咨詢家表示:「亞洲金融危機令許多德國銀行栽了跟頭,紛紛撤離,隨後是德國本國問題重重。現在人們才意識到當年的撤退是錯誤的,但卻無法挽回。如今在亞洲還擁有廣泛基礎的唯一一家德國銀行就是德意志銀行。」德國國內銀行業的併購風潮也為德意志銀行帶來了新客戶:「併購風潮迫使客戶再找一家『備份』銀行。恰恰是德國的中小企業非常需要一家伴隨其開發亞洲市場的銀行夥伴。」

除了引人注目的中國和印度市場以外,東南亞地區對德意志銀行來說應當還是深具吸引力的。目前,所有外國銀行都在密切關注人口2.14億的印度尼西亞的金融恢復進程。而不久前,德意志銀行自己的分析家還賦予馬來西亞以「轉型國家之星」的桂冠,排在印度之後的第二位,並預測馬來西亞到2020年的年平均經濟增長率為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