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意志銀行購得中國銀行10%股權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12月15日

「京華時報」周二稱,中國銀行已同德意志銀行簽署一項入股協定。根據該項協定,德意志銀行以戰略投資者身份購買中國銀行10%的股權。

https://p.dw.com/p/5zl4
中國國有銀行亟待解決4000億美元呆帳問題圖片來源: AP

據業內傳出的消息,此前,中國銀行就同三家海外銀行就參股一事展開了談判。這三家銀行是匯豐銀行、摩根斯坦利和德意志銀行。前不久,匯豐銀行表態,不再繼續入股中資商業銀行的談判,於是,中國銀行一下少了一名合作夥伴。但中行稱,鎖定3家境外銀行的既定政策不變,只是人們目前還不知道由誰來頂替空缺的匯豐銀行。

中國政府規定,外資在中國國有銀行的比例不得超過20%。現在,隨著購買中行10%的參股權,德意志銀行一躍成為該行的第二大外資股東。這一舉動並非突然,它是德意志銀行海外戰略整體佈局中的一個步驟。

12月14日,德國股市報刊登長篇分析文章,預測德意志銀行2005年將強力出手亞洲牌。該行投資部經理馬提尼(Klaus Martini)更是對投資中國保持了高度熱情。他在做2005年年度展望報告中,將中國以及中國周邊地區設定為明年度德意志銀行戰略發展的主攻方向。他說,「中國人的實用主義和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精神實在令人震驚。」不久前,馬提尼訪問了中國,親自從銀行投資角度對中國做了一番認真的審視。

馬提尼認為,中國對原材料需求的增長可以成為歐洲人參與「中國熱」的契機。除原料外,建材、水以及食品的身價也會上升。各類在中國投資上市的基金和股票,2005年都會直接獲得盈利。

中國4大國有銀行都會在近數年內先後上市。中國銀行上市的時間被定為2005年。如果德意志銀行投資經理馬提尼對中國的分析並不牽強的話,上市後,不僅中國銀行的前景看好,中國銀行的股票也會看好,而德意志銀行便會儼然以股東身份,坐收漁利。這便是「戰略投資者」的真實含義。

不過,戰略畢竟還是遠景,是否真能坐收漁利目前更是不得而知。目前,中國銀行等國有銀行亟待解決的是呆帳問題,呆帳數額已累計高達4380億美元。因此,外資進入中國國有銀行在外電報導中經常等同於「外資購買中國呆帳」。高額呆帳,嚴重阻礙中國國有銀行的行動能力,按照入世規定2006年後中國全面開放銀行市場,國有銀行面臨的競爭壓力將更大,現在如不甩掉呆帳的包袱,無異於作繭自縛,到時全面潰敗。

上月,中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對4大國有銀行發出指示,要求它們明年內必須規定清除呆帳的數量,出售呆帳的審批時間不得超過40天,而現在常常需要一年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