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法定醫療保險體系顛撲125年不破

Peter Hille2008年6月11日

去年德國法定醫療保險公司的開銷總額達到1540億歐元。每十個德國人中就有九人在法定醫療保險公司投保。依照規定,投保人及其僱主每個月各交一半的保費,這些錢今後將用於投保人去醫院看病、接受治療以及購買藥品的費用支出。醫療保險在德國的歷史已長達125年。顯而易見,如果錢不夠就無法讓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到最基本的醫療保障。125年德皇威廉一世頒布"工人醫療保險"的法令目的卻在於削弱社會民主黨人的勢力和影響。

https://p.dw.com/p/EHgG
醫療保險:社會福利的主要支柱之一圖片來源: dpa

1883年,德意志帝國建國時間雖然不長,但卻已成為眾矢之的。許多工人對每周至少工作60個小時但卻只能獲得微薄的收入表示不滿。如果一名工人生病了,他的整個家庭可能都會陷入貧困之中。許多人提出應該廢除帝制,取而代之的建立一個體諒底層勞動人民疾苦的社會民主政府。社會福利問題令各社會階級對立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德國皇帝威廉一世及首相俾斯麥決定開始實行社會福利制度。

威廉一世頒布了一項被稱為"工人醫療保險"的法令。目的是通過這項社會福利政策緩解工人們不滿的情緒,並且讓工人們變成效忠皇帝的順民。1883年5月31日,這部法令正式頒布出台。今天我們將當時的這部法令看作是醫療保險體系的奠基石。健康的人去工作並交納保費,生病的人可以獲得醫療照料和生活費。按照首相俾斯麥提出的社會福利保險團結原則,工人自己交納三分之二的保費,僱主為工人交納三分之一的保費。"無論如何,這是一項社會福利的偉大成就。"

德國聯邦企業醫療保險聯合會的克里斯蒂安.李希特這樣評價到。俾斯麥在125年前制定的法律直到今天看來都仍是理性合理的。"我能向他提出的建議是,以平等的方式籌措經費,讓地方保險公司有決策自由權。這是一個非常靈活的系統,這就讓投保人擁有在保險公司之間進行選擇的餘地,然後能夠為他們自己以及家人選擇最合適的保險公司。"

如今在德國大約720萬人在法定保險公司投保。差不多佔到德國人口總數的90%。按照規定,月收入在4000歐元以下的雇員自動被劃入在法定保險公司投保的系統中。收入更高的人可以自動選擇在私人保險公司投保。但是醫療水準的進步卻對國家保險構成了威脅。"過去的100年間醫療研究所取得的進步是驚人的。大家都知道,高科技的醫療醫藥治病救人的效果更好,但是這些也都特別的貴。"

根據一項所謂的"降低保險公司成本法"從1977年起,德國人需要自己為某些醫藥或者治療支付一定比例的費用。此後又不斷被推出"縮減成本補充條例""降低保費法"等各種名目的醫療改革條文。

醫療健康改革的問題成為政治家們爭論不休的熱點話題。下一步將要出台的是醫療衞生基金計劃。從2009年起,投保人交納的保費不再直接交給保險公司,而且所有的錢都流向一個巨大的基金庫。保險公司再根據每個保戶的情況從這個大錢櫃裡得到錢。德國自由民主黨甚至主張廢除國家保險。但是德國聯邦企業醫療保險聯合會李希特卻不這樣看:"人們總是習慣於,在自己健康的時候盡可能地少交醫療保險。但是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明天就需要一輛急救車,或者我希望醫院能真誠地告訴我,是不是會為我提供良好的治療條件和治療方式。我希望,現有的這套堅固而有效的體系能夠繼續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