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上演哈克斯名劇「中國主教」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3月30日

1705年,羅馬教皇對中國禮儀之爭的裁判方案已經成型。信使攜教皇書信拜謁了康熙大帝。西方天主教義至高無上,而中國數千年的禮儀儒學固若金湯,雙方互不相讓。3月27日,300年前的衝突在艾爾富特被搬上木偶劇舞台。

https://p.dw.com/p/4qUp
木偶劇中的康熙帝形象圖片來源: dpa zb

羅馬宗教法庭在進行了60年的審理之後,認為中國教徒信仰不純,作出裁決,禁止他們同中國傳統的敬宗孝祖習俗夾纏不清,也不準他們遵從儒教。於是,羅馬教廷使者同康熙兩者間發生了激烈衝突。康熙一氣之下,逐出歐洲使者不算,還下令將全國3000基督徒全部斬首。

3月27日晚,這出名為『中國主教』的木偶劇在韋斯派舍木偶劇院成功首演。故事是已故作家哈克斯參照300年前發生在中國的史實寫成。該劇揭示了世界政治中潛藏著危險的暗流,因完成於東西德統一後不久,它也喚起人們對德國統一的思考。

「他描繪了人類動物般的行為方式、國家和文化間的重重分歧、紛繁複雜的世界政治。他不留情面地批判了精神領域的『帝國主義』企圖主宰所謂矇昧社會的政策。」導演勞倫茲說。

舞台編劇迪特裡希承認自己選擇了極富挑戰性的戲劇,要把它搬上舞台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戲劇的表現途徑有千千萬萬。要讓觀眾產生共鳴,就不能把日常生活拿來生吞活剝。只有舞台上恰到好處的情節,才是我願加以演繹的。」迪特裡希闡述著他的選擇,「戲劇是多種智慧的結晶。人們會發現,和白紙黑字上所讀的相比,前者所致力於挖掘的往往別有洞天。」這位來自於艾爾富特的舞台編劇認為,哈克斯的故事絕非淺嘗即可。

「他對詞匯精雕細刻,用德語為人們鋪展開想像的天空。」勞倫茲已如醉如痴。

哈克斯和布萊希特(Brecht)、穆勒(Müller)並稱東德三大戲劇家。上世紀60至80年代,在東西德舞台上,哈克斯作品的上演率是最高的。除了戲劇,他還留下了詩歌、兒童文學、散文等不少作品。在東西德他都受到讀者的愛戴,當然也有不少敵對的聲音。2003年8月,75歲的他與世長辭,把『中國主教』搬上艾爾富特的舞台曾是他臨終前的未了心願。

(文卿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