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上演哈克斯名剧“中国主教”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3月30日

1705年,罗马教皇对中国礼仪之争的裁判方案已经成型。信使携教皇书信拜谒了康熙大帝。西方天主教义至高无上,而中国数千年的礼仪儒学固若金汤,双方互不相让。3月27日,300年前的冲突在艾尔富特被搬上木偶剧舞台。

https://p.dw.com/p/4qUp
木偶剧中的康熙帝形象图像来源: dpa zb

罗马宗教法庭在进行了60年的审理之后,认为中国教徒信仰不纯,作出裁决,禁止他们同中国传统的敬宗孝祖习俗夹缠不清,也不准他们遵从儒教。于是,罗马教廷使者同康熙两者间发生了激烈冲突。康熙一气之下,逐出欧洲使者不算,还下令将全国3000基督徒全部斩首。

3月27日晚,这出名为‘中国主教’的木偶剧在韦斯派舍木偶剧院成功首演。故事是已故作家哈克斯参照300年前发生在中国的史实写成。该剧揭示了世界政治中潜藏着危险的暗流,因完成于东西德统一后不久,它也唤起人们对德国统一的思考。

“他描绘了人类动物般的行为方式、国家和文化间的重重分歧、纷繁复杂的世界政治。他不留情面地批判了精神领域的‘帝国主义’企图主宰所谓蒙昧社会的政策。”导演劳伦兹说。

舞台编剧迪特里希承认自己选择了极富挑战性的戏剧,要把它搬上舞台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戏剧的表现途径有千千万万。要让观众产生共鸣,就不能把日常生活拿来生吞活剥。只有舞台上恰到好处的情节,才是我愿加以演绎的。”迪特里希阐述着他的选择,“戏剧是多种智慧的结晶。人们会发现,和白纸黑字上所读的相比,前者所致力于挖掘的往往别有洞天。”这位来自于艾尔富特的舞台编剧认为,哈克斯的故事绝非浅尝即可。

“他对词汇精雕细刻,用德语为人们铺展开想象的天空。”劳伦兹已如醉如痴。

哈克斯和布莱希特(Brecht)、穆勒(Müller)并称东德三大戏剧家。上世纪60至80年代,在东西德舞台上,哈克斯作品的上演率是最高的。除了戏剧,他还留下了诗歌、儿童文学、散文等不少作品。在东西德他都受到读者的爱戴,当然也有不少敌对的声音。2003年8月,75岁的他与世长辞,把‘中国主教’搬上艾尔富特的舞台曾是他临终前的未了心愿。

(文卿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