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歷史

循著甘地的足跡

Stefan Dege
2019年10月2日

今年是聖雄甘地誕辰150年。德國攝影家安雅‧博恩霍夫(Anja Bohnhof)細心梳理記錄了這位印度自由鬥士的生平足跡,集結成一本蔚為大觀的圖集,取名《循著甘地的足跡》(Tracking Gandhi)。

https://p.dw.com/p/3QcrC
Tracking Gandhi, 150 Jahre Mahatma Gandhi
圖片來源: Anja Bohnhof

(德國之聲中文網)那是攝於辦公室、臥室或監獄的大幅照片。某些照片顯示街景、市景、或廣袤的土地。上面很少出現人。博恩霍夫的照片採用一種平心靜氣的敘事手法,全然不是那種快節奏的報導式攝影,想到甘地(Mahatma Gandhi,1869 - 1948)波瀾起伏、震撼了世界的生平,人們本來會想像見到這樣的攝影。甘地冥誕150周年之際(2019年10月2日),世界各地緬懷這位印度自由戰士,博恩霍夫推出了《循著甘地的足跡》這一攝影傳記。

印度、孟加拉、大不列顛、南非--凡是甘地生活、產生過影響的地方,博恩霍夫都去了,尋找他的足跡。5年時間裡,她跑遍了世界,用她那架膠片相機造訪、拍攝了那些地方。這些地方分成3類:今天還在紀念甘地的地方--例如在印度他的出生地或靜修之所;意義永恆之地--例如甘地遭多年囚禁的在南非和印度的監獄;最後,是那些沒有可見的遺留物的地方。

Sarojini Naidu und Mohandas Gandhi
甘地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D. Miller

厚厚的圖籍

博恩霍夫這本厚厚的雙語圖集追述了甘地的生活道路。每一張照片都配有文字說明,並與那位自由鬥士的引言結合起來,構成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三位一體"。這位女攝影家這麼解釋自己的構想:"我不是要在所有那些地方找尋甘地的光環,……但若像我那樣想以敘述手法將視覺元素表現出來的話,它是接近聖雄甘地的唯一手段。"

Die Fotografin und Künstlerin Anja Bohnhof
德國攝影家安雅‧博恩霍夫(Anja Bohnhof)圖片來源: Johannes Puch

還在有生之年,本名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Mohandās Karamchand Gāndhī)的甘地即已名聞世界。20世紀初,在南非,他反抗種族隔離,並為印度族裔的平權而鬥爭。從1910年代末起,他在印度領導了當地的獨立運動。甘地要求使達利特人(Dalit,亦稱"賤民","不可接觸者")和女性享有人權。他提倡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和解,反抗殖民剝削、提倡一種具有濃厚農民生活方式和地區色彩的經濟制度。非暴力抵抗、公民不服從及絕食抗議--印度獨立運動以這三種方法迫使英國殖民統治於1947年終結。隨後印度被分治。半年後,甘地遭刺殺。

1974年出生的博恩霍夫已實現多個有關印度次大陸的圖書和展覽項目。例如,2012年,反映加爾各答的印度挑夫的影集"Bahak" 出版;2018年,記錄西孟加拉小農戶們收獲稻米情景的影集"Krishak"問世。2015年,印度文化委員會向她授獎,以表彰她為德印關係做出的努力。《循著甘地的足跡》項目現在也在展出。2019年10月15日起,新德里國立甘地博物館展出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