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260911 Gandhi Inspiration

Ana Lehmann2011年10月2日

10月2日是「聖雄」甘地誕辰。雖然已經離世60多年,但是甘地所倡導的非暴力不合作精神至今仍然廣為流傳,他的論點總是簡單有力,從馬丁‧路德‧金、曼德拉到達賴喇嘛和翁山蘇姬,他們都樂意自稱為「甘地精神」的傳承者。甚至美國總統歐巴馬也以「甘地主義者」自居——儘管這令許多人不以為然。甘地的理念為什麼能夠如此經久不衰,廣受推崇呢?

https://p.dw.com/p/12kea
圖片來源: DW/picture alliance/dpa

聖雄甘地的生平和著作、人們對他的愛戴和崇拜似乎已經成為一種神話。不過,現實生活中的甘地並不像電影《甘地傳》中演員本‧金斯利詮釋的那麼完美,他並不總是一個光芒四射的英雄,他也有自己的陰暗面。比如,在青年時期,他也曾經歷過徬徨和自我掙扎的時期,並且據說他剛結婚時,一度對妻子頤指氣使,並且常常發火。他也是通過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才成為印度獨立運動的精神和政治領袖的。而這也使得甘地在他的崇拜者心中更具人性化、更具魅力。

Ben Kingsley Gandhi Film
本‧金斯利演繹的甘地銀幕形象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Bildarchiv

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經典理念

美國的甘地研究者納格勒(Michael Nagler)認為,甘地的價值理念令人信服,沒有邏輯矛盾而且自我協調,因此直到今天還能適用。

"他具備逆時代潮流而行的勇氣。他成功地重新發掘了一種被人們長久遺忘的古老智慧,並且將這種智慧包裝成為普羅大眾都能理解、而且能為現代社會所用的理念。他以此完成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發現之一,那就是非暴力不合作可以被世界上任何一個人、在任何情景下拿來作為抗爭的武器。"

甘地的學說主要由三個支柱組成:非暴力(ahimsa)、堅持真理(satyagraha)和個人政治自決(swaraj)。甘地希望實現和解,因此也研究佛學經典和穆罕默德先知的學說。他認為,真正的信仰是可以將不同宗教和教派的信徒聯合在一起的:

"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生命在死亡中堅守,真理在謬誤中堅持,光芒沖破黑暗。因此,我認為,上帝就是生命、就是真理、就是光芒,上帝是愛,是最高的福祉。"

坎坷的一生

Mahatma Gandhi
早年在英國留學的甘地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

甘地1869年10月2日出生在印度的古吉特拉邦,他的本名是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人們對他的尊稱"聖雄"(Mahatma,意為"偉大的靈魂"),甘地本人並不是十分喜歡。他早年並不是一個優秀的學生,性格也很內向。在留學倫敦完成法學專業的學業之後,他曾在孟買短暫地當過律師,但並不太成功。1893年他到了南非,儘管因為膚色而受到歧視,甘地還是創辦了一份報紙叫"Indian Opinion",目的是給生活在那裡的大約6萬名印度人一個表達自己心聲的途徑。在這期間,這個昔日的羞澀學生逐漸磨礪成為一名有力的鬥士。1914年他回到印度,1920年擔任印度國大黨主席。1930年,甘地以一個轟轟烈烈的壯舉-- "鹽路長征",來反抗英國殖民者的不公平政策,當時印度人不被允許自己生產和銷售食鹽,而且購買鹽的時候還要支付高額的賦稅。1942年,甘地由於要求印度獨立而被判入獄,他一共在鐵窗中度過了8年的時光。新德里的社會學家庫馬裡(Ranjana Kumari)認為,甘地這種忘我犧牲的鬥爭精神直到今天都是空前絕後的:

"當然,在資本主義和全球化的時代,印度也變得越來越物質主義,要想讓人們重新尊重和實踐甘地的基本價值理念是很難的,能做到的人很少。不過就算只有百分之一的印度人願意這麼做,他們也會受益匪淺。除此之外,人們就只有在1月30日他的忌日和10月2日他的誕辰之際,才會紀念他。"

1947年印度正式脫離大英國協獨立,這片土地被分割成印度教徒為主的國家印度和穆斯林為主的國家巴基斯坦,後來孟加拉國又從巴基斯坦中獨立出來,現在這裡一共有三個國家。由於甘地倡導將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一樣平等對待,1948年1月30日,他被一名印度民族主義者暗殺,享年79歲。對於一些人來說,甘地直到今天仍然是偶像,甚至幾乎成為聖哲。同時,也有人對他的理念並不感冒。不管怎樣,在他離世60多年之後,人們仍然沒有忘記他,他的精神和生平仍然對人們發揮著啟迪和警示的作用。

作者:Priya Esselborn,編譯:雨涵

責編:謝菲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