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楊煉:"詩歌對中國至關重要"

Sabine Peschel2015年6月30日

在海外享有聲譽的中國詩人楊煉近日接受了德國之聲專訪。他講到自己為什麼走上精神流亡之路,還有詩歌為什麼能挽救生命。

https://p.dw.com/p/1Fq3n
Dichter und Autor Yang Lian
圖片來源: imago/gezett

德國之聲:您生命的幾乎一半時間都是在國外度過的,在紐西蘭、澳洲、德國等國家。您認為自己還是個流亡作家嗎?

楊煉:問題是,哪一個有創造性有思想的人不是在不斷地流亡呢?在許多情況下,我們作為藝術家受到政治束縛,但更多的束縛來自金錢或糟糕的品味。有創造性的人往往處於精神流亡的狀態。

德國之聲:即使在一個言論自由完全不受限制的國度,也不存在真正的思想和創造的自由嗎?

楊煉:在這個觸角無所不在的所謂全球化的時代,人們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越來越玩世不恭。今天的世界比過去更加血腥,只要想一想發生在中東的殺戮就可以知道。雙重道德標準以及對生命的輕視態度並不是在獨裁或威權統治下才有的,而是隨處可見。作為個體,我們必須對自己所處的現實進行思考並作出選擇,是否作一個精神的流亡者。

德國之聲:您顯然決定作一個流亡者。這個選擇意味著什麼?

楊煉:這意味著必須對自己理性的侷限性提出質疑。然後在這一精神挑戰的基礎上,對自己在現實中的行動作出決定。

德國之聲:這聽起來很抽象。在現實生活中是怎樣一種情況呢?

楊煉:比如一個在海外不同國家生活的中國詩人一方面有責任為中國的言論自由奮爭,推進那裡的文化發生積極轉型。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面對國際、特別是西方世界呈現出的矛盾。大型跨國企業在中國這樣的國家建造工廠,用低廉的薪水以及糟糕的勞動和生活條件對民工進行剝削。然後將生產出來的產品在全世界以國際性的價格銷售,賺取高額的利潤。這就是我們每天面對的冷漠和雙重道德標準。因此我們要對此有明確的態度。

德國之聲:從幾年前開始您又可以自由入境中國,是否還受到其他限制呢?

楊煉:中國的情況很複雜,沒有一件事是絕對的,比如說是黑的或白的,任何東西都是既黑又白。現在我可以回中國,我想要為那裡的轉變做一點事,無論是從政治、文化或是文學方面。比如為中國不同流派的詩歌作者頒發網路文學獎,或組織詩歌文化節,為各國詩人開展交流創造條件,或者出版書籍。

China Peking Platz des himmlischen Friedens 03.06.2014
六四仍然是個言論禁區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這裡要說明的是,這樣的活動在中國是會遇到問題的。我上一次遭遇審查是2011年,當時我的自傳體長詩《敘事詩》在中國的書店裡只停留了一天。全部3000冊新書被召回並銷毀。

德國之聲:原因是什麼?

楊煉:原因是詩裡有一個地方-- 一首相對獨立的短詩,我無法克制自己在其中寫到了天安門屠殺。那是我生命的一個轉折點,也是現代中國文化發展的一個轉折點。1989年6月政府鎮壓民主運動,製造屠殺仍然是個禁忌話題。僅此當局很仔細地審查了我的詩,出版詩集的華夏出版社受到警告,這本書因此宣告死亡。

德國之聲:您搶出了多少書?

楊煉:我從出版社拿到25本。但這還只是個開始。接下來的一星期我都很沮喪。之後我想,好吧,我是想總結一下這件事在我生活中以及在文學中的意義。我想要寫天安門,而且是用詩歌特有的方式。如果這本書順利地出版了,沒有遇到任何問題,我反而要擔心了。這本書被禁這一事實,證實了詩歌藝術的表現力和衝擊力,也證明即便在一個據說已經沒有人讀詩的年代,還是有人在讀詩歌。

這本書後來在香港、新加坡、台灣等其他地方出版,甚至在中國大陸。人們可以從網上免費下載這首詩。

德國之聲:可以說,詩歌能起到顛覆的作用嗎?

楊煉:在中國詩歌在作用依然是十分重要的,無論是在中國文化還是在社會生活中。

德國之聲:為什麼會是這樣?中國人讀很多詩嗎?

Symbolbild Bücherstapel
中國人仍然對詩歌情有獨鐘?圖片來源: imago/Westend61

楊煉:是這樣的。2012年北京文藝網(artsbj.com)問我願不願做他們的藝術總監時,我就建議設立一個面向所有形式的中文詩歌開放的網路詩歌獎。我們成立了一個國際委員會,由7位中國著名詩人組成評委。沒有人料到,在一年時間裡竟然收到了8萬份參評作品,每個好作品都會收到30到40頁的評論。這幾乎成了一次長達一年的詩歌節。

德國之聲:你們怎樣評判這麼多的來稿?

楊煉:我們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我們先在最好的作品上作一個星號標記,篩選出10到20份最佳詩作,進入下一輪。評委在這一初選的基礎上再做評選。所有參賽者使用的都是筆名。

其中就有知名的詩人郭金牛。他用"沖動的鑽石"為筆名參加了評獎。我們不知道這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但看得出他描寫農民工生活經歷的詩歌很個性化、富有創造力和表現力。2012年他獲得我們的首次詩歌獎。他的詩集《紙上還鄉》已經被翻譯成多種文字,獲得了很多獎項。通過郭金牛,農民工詩歌成為一個重要的流派,並受到社會各階層的關注。

另一位年輕的中國詩人許立志2014年10月1日國慶節這天自殺身亡。他才24歲。很遺憾我們在他死後才發現他的詩作並注意到他是一個很有天賦的青年作者。

德國之聲:您是在哪裡讀到他的作品的?

楊煉:他的作品還沒有成書出版。我是聽到他的死訊後在網上讀的。如果他的作品在我們的網頁上發表,肯定會立即得到支援。詩人和讀者們的熱情會給予他幫助,這或許能挽救他的生命。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