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同甘共苦的德中經濟

2012年8月29日

周四(8月30日),德國總理梅克爾將在北京出席德中政府間磋商會議,重點議題是兩國之間的經貿往來。在全球化浪潮之下,德國與中國的經濟互相交織,「榮辱與共」。

https://p.dw.com/p/15zAJ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看看德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數字,就知道兩國之間的經貿聯繫有多密切:首先是德國對中國的出口在十年內增長了四倍,專家認為,可能不需要太久的時間,中國就會成為德國商品在全球的最大市場。尤其受到中國歡迎的是德國的傳統拳頭產品:汽車、機械和化工。而反過來,中國現在是德國的第二大進口商品來源地。2011年,德中貿易總額為1440億歐元。在德國的所有貿易夥伴中,中國僅僅排在德國的歐盟"鄰居"法國和荷蘭之後,位居第三。

"德國在中國處於非常有利的位置,備受尊重,"中歐工商學院副院長、"德國通"約翰•奎爾奇教授(John A.Quelch)如此表示,"深層原因是,德國和中國都是由科技人員所領導的國家。對中國和歐盟之間的貿易和投資往來進行一番觀察,就能發現德國處於絕對領先地位。當中國企業希望在歐洲投資時,他們會首先想到德國。他們喜歡德國人做生意的方式以及德國工程技術。"

大約有4000家德國企業在中國開展業務,總投資額高達265億歐元。而在這一點上,中國還遠遠落在後面,但正在快步跟上。僅在去年一年,就有160多家中國企業前往德國發展,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德國最大的外國投資方。

China Auto Show BMW 3er Serie in Peking
德國汽車在中國很受歡迎圖片來源: dapd

中國企業在德投資主要集中於獲取技術以及進入世界市場,而德企前往中國則是看中了那裡規模龐大的市場。在德企在華投資中,"廉價生產力"已經幾乎不扮演任何角色,因為中國的生產成本已經不再那麼便宜。

在經濟領域,德國和中國還從未像現在這樣如此互相交織,彼此依賴。不過,衝突和摩擦也由此產生。在華西方企業經常抱怨稱,他們不得不"轉讓技術"以獲取進入中國市場的許可。此外,在公共採購項目中他們也遭到歧視,而中國競爭者卻受到"照顧"。

歐盟在華商會上海辦事處的榮彼得(Piter de Jong)呼籲相關歐盟國家和企業採取更為堅定的態度對待這些問題:"一旦有什麼可以慶祝的事情發生,各歐洲國家就會單獨來到中國,簽署合同等等,而一旦有什麼事情要批評的,他們就喜歡統統躲在歐盟的後面。我們更希望有統一的對華貿易政策。在中國執政的是一群聰明人,他們會毫不猶豫地讓歐盟各國'鷸蚌相爭',自己'漁翁得利'。一個歐洲統一陣線比各自為戰要強大得多。"

China Investitionen in Deutschland Symbolbild
中國企業開始大舉進軍德國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目前仍不清楚的是,梅克爾是不是會在中國為歐洲太陽能設備生產商"鳴不平"。在來自中國的廉價產品的衝擊之下,歐洲廠商損失慘重,而據稱中國廠家得到了不公平的政府補助。此外,"歐盟航空碳排放稅"是否會成為本次德中政府間磋商會議的議程之一,也還是未知數。當然還有人權和新聞自由,以及中國在敘利亞衝突上的立場。

約翰•奎爾奇教授認為,由於德國與中國之間的密切關係,德國政府在這些棘手議題上比其他大部分國家都更有能力影響北京。現在就要看看,梅克爾究竟能從中獲得怎樣的成效。

來源: ARD   編譯:石濤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