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印度的「自信情結」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7月29日

印度至今並沒有成為實力強大的工業國。許多人掙紮在貧困線上的同時,驕傲的印度政府卻不願再接受他國的救濟,相反,憑著雄厚的外匯儲備,印度反倒向其它貧窮國家「放債」。這其中的原委是什麼?

https://p.dw.com/p/3vYL
印度財政部長稱本國經濟已從管理不善發展到產品過剩圖片來源: AP

據印度銷售量最大的報紙「印度日報」的報導,這個次大陸的居民中,每兩家就有一家沒有住房,每三家只有一家有自來水,三分之二的夫妻必須與家庭的其他成員,甚至成年成員共居一室。雖然印度的貧窮狀況一直沒有得到多大改善,新德里政府卻打算將來不再接受工業國家的發展援助。

「印度日報」援引印度財政部長辛格的話說:「我們的經濟已經從管理不善發展到了產品過剩」。辛格的這番聽起來很有自信的話語使印度經濟學家卡布拉感到十分惱怒。他駁斥說:

「雖然市場上有足夠的食品,但仍有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印度人吃不飽肚子。這些人只能餓著肚子上床睡覺,因為他們沒有錢購買食品。印度有不少人忍受著飢餓,竟然還有人吹噓什麼產品過剩!」

這一疑團的答案在於印度有非常高的外匯儲備:新德里聯邦銀行的美元儲備高達800億。這些錢足以使印度提前歸還世界銀行的高額債務,並為赤貧國家如巴西和布隆迪等提供條件優惠的貸款。

但印度巨額的外匯儲備並非靠外貿交易獲得的。印度仍有很高的外貿逆差,並欠有很高的債務。是海外的印度人為印度帶來的大量外匯才使印度一直在財政上保持獨立。印度經濟計劃委員會主任基朔裡闡述道:

「我們認為,從長期來看,外國在印度的投資足以保證印度進口所需的資金。因此不論從經濟的明智性,還是從發展政策來看,都沒有必要再接受那些低額的補貼款項。」

但這位計劃主任也承認,在繁榮的同時,還有廣大的貧困地區。辛格指出,印度經濟的總趨勢是向上的。即使對政府的政策持批評態度的卡布拉也承認,印度突然從貸款接收者轉向貸款發放者有著經濟上的意義。他說:

「我們提優惠貸款的原因是,我們必須提高產品的出口。這些國家雖然能從印度得到比從歐盟或者美國更加優惠的貸款,但作為回報,他們必須購買我們的產品。」

那麼將這些外匯投資在印度北部和東部的落後地區,幫助這些地區發展經濟是不是更有意義呢?經濟計劃主任辛格的回答是:粗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如果無目的地分配資金將會造成通貨膨脹,並會使穩定的印度貨幣盧比貶值。因此印度目前更樂意將錢借給第三世界國家。儘管沒有人願意公開承認這一點,而實際上印度政府的做法是想在國際舞台上留下一個頗為自信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