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何時該用抗生素?-學問大了

2019年12月1日

許多醫療人員對抗生素治療並不是全盤瞭解。抗生素並不能殺死病毒;再者,錯誤使用抗生素,還會幫助細菌具備抗藥性。

https://p.dw.com/p/3To4q
Klinische Mikrobiologie Immunologie Hygiene Petrischale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D. Karmann

(德國之聲中文網)

什麼是抗生素?

抗生素是能將細菌及其它微生物殺死(殺菌抗生素)或阻止其繼續增生(抑菌抗生素)的藥品。它是細菌及真菌的天然代謝產物,盤尼西林(青黴素)便是一例。部分黴菌可以製造出青黴素以抵抗細菌攻擊。其它抗生素則是在實驗室中設計或經過化學修改,以增加其效果。抗生素又可分為窄譜抗生素與廣譜抗生素,前者針對特定病原體,後者則可用於對抗許多細菌。

抗生素如何起作用?

通過抗生素殺死細菌或抑制其生長,能增強身體的防禦系統。抗生素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攻擊這些微生物的細胞壁以及代謝功能。例如盤尼西林能阻礙細菌的細胞壁合成。病原體細胞壁破損後便失去生命力,最終破裂而死。

其它種類抗生素則能阻止原生動物製造維持生命所需的蛋白質,或是阻擋細胞壁中的物質轉運機制,由此打破細胞的自然平衡。還有一些抗生素能破壞病原體增生。經過一段時間後,剩餘的原生動物會死亡,新的原生動物無法生成。但這一切效用只發生在細菌上,抗生素無法對抗病毒。

該何時使用抗生素?

流鼻涕、咳嗽、嗓子疼、發燒:由於許多疾病初發時症狀相似,難以判定究竟是病毒或細菌引發。多數感冒及流感是由病毒引起,所以服用抗生素無法起作用。

如果細菌通過弱化的免疫系統侵入人體並在體內增生,此時抗生素就能發揮作用。若不及時治療此類症狀可能引發炎症,甚至造成器官永久損傷。肺炎、扁桃腺炎、膀胱炎或腦膜炎多數都是由細菌引起,此時就有必要使用抗生素。為了抑制細菌的耐藥性,應該在絕對必要的情況下才用抗生素,而且每次療程都不應提早中斷,否則可能讓存活的細菌找到機會產生對抗生素的耐藥性。

Erkältung
大多數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使用抗生素無效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為何許多抗生素藥效不再?

醫生通常會直接開抗生素藥給受到細菌感染的病人。不過大量使用抗生素往往會使藥品不再有效,因為細菌很快會適應抗生素,並且發展出對抗生素的抵抗機制。

例如細菌會製造能切割抗生素分子的新蛋白質,使抗生素無法發揮作用;細菌也可能改變其細胞壁,讓抗生素無法到達細胞內部。病原體還經常會改變抗生素停靠的目標結構:比如細菌會製造出另一種蛋白質,在細胞中接手原蛋白質的功能,而且不受抗菌物質的影響。

一旦細菌找到對付抗生素的途徑,就會將改變後的遺傳物質傳給後來者。細菌甚至通過接觸就能交換遺傳物質。如此一來,細菌的耐藥性會不斷擴大。常見的情況是病原體同時能抵抗多種抗生素。

據世界衞生組織統計,每年全球約有70萬人死於抗生素耐藥性感染。

備用抗生素?

當出現抗生素耐藥性或嚴重感染症狀,還有最後手段是採用所謂的備用抗生素,但醫生只在病情嚴重時才會開此藥。由於此類抗生素鮮少被使用,細菌還未有機會發展出抵抗此種物質的防禦機制。但備用抗生素並不比常規抗生素更好。它們通常效用較低、耐受性較差或有更多副作用,因此只在緊急情況下才會採用備用抗生素。

據世界衞生組織指出,粘桿菌素(Colistin)是最重要的備用抗生素之一。粘桿菌素是一種極為古老的抗生素,數十年來由於強勁副作用幾乎不被使用。世界衞生組織表示,粘桿菌素作為備用抗生素應盡可能少被使用,如此才不會失去藥效。

但實際上備用抗生素非常頻繁地被用於大規模動物飼養中。許多醫生認為在動物身上使用此類抗生素問題非常嚴重。

為何不開發新抗生素?

不斷開發細菌不認識的新藥是長期對抗並戰勝細菌的唯一途徑。儘管如此,目前各大製藥廠對於新抗生素的研究明顯減少。原因在於開發新抗生素需要投入數億歐元。在成功取得藥品許可後,還得支付製藥和營銷成本。

此外,一般服用抗生素的時間只需要數日。如果新抗生素只是在緊急情況下被採用,製藥廠幾乎無法獲利。對於大型製藥廠而言,研究抗癌或慢性病藥物更有利可圖。

有鑑於此,政府應該遵循許多國際專家的建議,更大力補助製藥集團或國家資助的研究機構的新抗生素研發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