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二度感染新冠病毒是否可能?

2020年8月29日

香港、荷蘭、比利時和美國先後發生新冠病毒染疫者再度感染病例。這是否意味著,康復者未獲免疫能力?

https://p.dw.com/p/3haOd
Deutschland Corona-Teststelle am Flughafen Schönefeld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B. Pedersen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冠病毒大流行瘟疫甚囂塵上之際,有關可能出現二度感染的報導並不鮮見,不過,迄今的說法是,復陽病例概因檢測錯誤或首次感染病毒殘余引起。而現在,香港、荷蘭、比利時和美國卻分別發生確診的二度感染病例,所有當事人都是康復後數月再度感染,嫌兇顯然是一種變異新冠。 

病人各異 病況相同

一名33歲香港人今年3月中旬出現輕微新冠感染症狀,3月26日檢測呈陽性,隨後住院治療,在兩次檢測呈陰性後,於4月14日出院。

他一定是後來在西班牙出差時再度染疫。8月15日,他在香港機場做例行檢測時純屬偶然獲陽性結果。儘管他毫無任何症狀,但保險起見,仍被送入醫院。

分析結果表明,此次感染的確與上次不同,而是感染了一種變異病毒。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副教授杜啟泓博士(Dr. Kelvin Kai-Wang To)指出,"研究表明,第一個病毒和第二個病毒不一樣,屬於新冠肺炎SARS-CoV-2的另一毒株。"他稱,這兩種病疫病毒在基因組序列上有24處不同。

人類早就知道,在大流行疫情過程中,病毒都會多次變異,並一再改變其基因序列,新冠病毒SARS-CoV-2亦然。

中國科研人員認為,這位男子很顯然是再度感染,也就是說,即使新冠康復病人也可能再度感染某種變異新冠。港大的杜啟泓博士團隊指出,229E, 、OC43、NL63和HKUI24等其它季節性流感冠狀病毒也經常發生類似的再度感染現象。

歐洲兩例

在荷蘭和比利時也分別發生再度感染病例。病毒學家、荷蘭政府顧問科普曼斯(Marion Koopmans)指出,荷蘭那名年齡較大的男性患者免疫系統虛弱,他二度感染的基因代碼與首次感染的基因代碼明顯不同。這表明,該病例並非首次感染復陽。

Hongkong Coronavirus | Menschen mit Mundschutz
香港剛剛解除了戶外也要戴口罩的規定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

科普曼斯在荷蘭電台表示,可能的再度染疫並不讓她驚訝。她指出,"我們從別的呼吸道感染中看到,人不是終生受到保護,這次的冠狀病毒病也不能如此指望。"但她強調,現在必須澄清,此類二度感染是頻繁發生抑或個別病例。

在比利時,一名女患者在3個月後重又染疫。對她所做的基因序列分析結果也確認,二度感染的病毒有12種變異。病毒學家范‧蘭斯特(Marc Van Ranst)在比利時VTM電視台上表示,"這可不是一個好消息"。

美國一例

繼香港和歐洲的類似報導後,內華達州也通報了美國首例新冠病毒再感染病例。患者是一名25歲男子。他第一次感染是在今年4月,當時只有輕度症狀。之後他康復了,兩次測試都呈陰性。而在今年6月,他再次測試為陽性,並因為病情相對較重而需要住院。

很多問題尚無答案

如果再度感染得到證實,那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著,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持續時間不長。至少若干新冠肺炎康復者也只獲得部分免疫力,顯然不是所有人都產生了抗體。

但是,大瘟疫爆發8個月後,仍有眾多問題尚無答案。而對研究人員們來說,瞭解全局也很困難,因為,全球範圍都在全力研發疫苗,很多結果未經必須的審查就經專業人士之手公諸於眾了。

Symbolfoto Coronavirus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Geisler-Fotopress

有關荷蘭和比利時二度感染病例的詳細研究報告迄今沒有公佈。香港的有文獻記錄的二度感染病例迄今也只有一篇相關專業文章的片段,《南華早報》一名女記者在推特上發表了這一片段。與此相應,這方面的研究結果亦未經同行評審。

這對可能的疫苗意味著什麼?

目前,全球範圍有150多種新冠疫苗在測試。新近,俄羅斯批准了"Sputnik V"(衛星V)疫苗上市;與此同時,另有7種候選疫苗處於關鍵的第三階段臨床試驗程序。

如果再度感染真的得到證實,則新冠病毒不會因有某種有效的群體免疫而消失。很可能,目前處於研發階段的疫苗不能向人類提供對這一攻擊性冠狀病毒的終身保護。

在第三階段臨床試驗結束,並公佈有說服力的長期研究報告之前,還不能確切說明這些疫苗的實際效用,不能說明,它們是否也能在病毒變異時也能提供保護、有多長時間的有效性能。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