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interview mit dem chin. Experten Lin Hailin von NGO)

2009年4月8日

4月6日,中國頒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其中新醫改的五項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在2011年前完成中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項目,使中國90%的農民都享有醫療保險。多年從事民間醫改研究的北京寶藍匯醫改研究民間機構首席專家李海林先生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讓農民享有醫療保險的同時反而更增加了農民的經濟負擔,中國醫改在全民醫保的'偽概念'中無法得到徹底改革"。

https://p.dw.com/p/HSsY
李海林在作演講圖片來源: DW

德國之聲:在您對中國農民就醫條件的調研之後,您為什麼說新醫改中提出的這個新型農村合作項目,實際上是變相加重了農民的經濟負擔呢?

李海林:新農合項目本來是政府給農民的一種福利政策,政府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執行部門的路走偏了。比如原來農民看病,因為他們沒有報銷這一說,結果醫生就給他們開,比如:30塊錢的藥。但是有了保險之後,新的農村合作藥物目錄中又有一些急需推廣的藥品,這樣一來農民得到的藥方的處方值就明顯加大了。結果造成120塊錢的處方藥,如果報銷60%,那農民們還要掏上48元。也就是說農民有保險之後,比原來自己花的30塊錢還要多上十幾元。這只是感冒發燒這樣的小病。如果是大病那農民的經濟負擔就可想而知了。

另外一個原因,有的地方的'農合項目'只有住院才能報銷。但是有些疾病只需要門診治療就可以,可有了這個前提之後,造成小病也得住院。因為住院才有報銷。但是住院和門診的費用相差幾倍。所以農民本身不太情願加入這個'農合項目',所以政府就提出給予每人80到120元補貼。

德國之聲:但是在中國國家副總理李克強周一的講話中,他承諾在新醫改中不僅是農民,更要讓中國13億人都享有醫保,從而解決看病難的問題。可您認為全民醫保是個"偽概念"。請問您對全民醫保是如何理解的?

李海林:全民醫保目前的現狀是整個的利用效率比較低。現在醫保過程中權力執行的力度差別很大。包括醫保的方式、醫保的概念都值得探討。特別是公共保險介入醫療這件事是十分不妥當的。就像您剛才所說的新農合的項目。政府給80元補貼,農民自己付20元。這根本談不上保險,只能說是一種福利。從基本概念上就存在偏差。

此外,我們也不建議保險只保小手術。從長遠來看,我們建議政府要推出保大手術、長療程這樣的項目。因為小病花的錢本來也不多,讓每個人都自己支付也是一種公平的體現。

德國之聲:那麼,您認為大家在醫改中最關注的焦點又是什麼?

李海林:真正造成社會不和諧的是大手術和長療程的疾病。即便不是農民,只是工薪階層,甚至是富裕戶,他們遇上了大病需要手術住院和長期治療,這筆費用他們也承受不了。所以好鋼要用到刀刃上。我們所呼籲的全民醫保體系不是單純的保險,而是說國家以福利、救助、捐贈等方式實施。

德國之聲:您在民間醫改方案中提到,中國官方將緩解看病難、看病貴作為首要任務只是表面現象,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那您能否談談您提出的三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少生病、花好錢、以及政府如何管好事?

李海林首先,我要說的就是給醫務人員提供很好的培訓,讓他們瞭解怎樣給群眾傳達這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如何看好病的方面,政府要解決醫生的醫療技術和改善醫療心態這兩方面入手。讓醫生們的合理收入要合法化、灰色收入要陽光化。

至於政府如何花好錢的問題,我們應該考慮的是國家大筆的投入,還是想辦法節約資源。我覺得國家投巨資是沒錯的,並且投要投到各地方。但是我們在調研中發現有很多醫藥產品,中間經過的環節太多,這就導致了資源浪費的嚴重後果。

實際上,中國醫藥體系的節省潛力是很大的。我算過一筆賬,如果物質層面都回歸真實價格體系,中國一年能節省3000億元,那三年下來就節省了9000億元比中國政府的8500億元還要多。

德國之聲:您剛才提到您並不贊成,中國官方將8500億元用於鄉村醫療補助和醫療機構的建設。您認為資金投入的重點不對,為什麼?

李海林就像您提到的,如果政府把錢花在以上幾方面那就有點遺憾了。因為現在中國的醫療資源的實際情況是,他們並不缺病床、不缺醫院、也不缺大型的醫療設備。包括中國CT機的使用率其實很低。另外,連一些偏遠地方的急控中心國家早就已經蓋好了。但是這些都無法真正解決老百姓就醫難、就醫貴的問題。

我想關鍵的問題還在於:醫藥體系的截流,讓醫生為病人著想能少花錢就少花錢,能食料就不用藥療。要政事分開、醫藥分開、盈利分開真正體現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

作者:嚴嚴

責編:葉宣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