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俄印聯手制衡美國?

2007年10月25日

中國外長楊潔篪,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和印度外長慕克吉昨天(10月24日)在哈爾濱舉行會談,併發表了「聯合公報」。中國外交部表示,三國外長就「三方務實合作和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看法。」中俄印三方外長會議已經是第三次舉行,這三個國家國土面積廣闊,人口眾多,在政治經濟能源等各方面都對世界產生重要影響,因此這項三方外長會議也引起了各方的極大關注。

https://p.dw.com/p/BwT7
俄中l兩強對美國形成制衡?圖片來源: AP

中俄印三方外長上一次舉行是今年二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當時與會的中方代表是時任外長李肇星。時隔八個月後,三方外長再次聚會哈爾濱。有評論認為,中俄印三國外長對話已經成為一種機制,而考慮到與會三國的綜合國力和在世界政局中的重要地位,不得不使人產生這樣的聯想,那就是中俄印三國聯手,是否為了制衡美國?甚至有分析認為,這三國加上最近普遍出現左派化的拉丁美洲,可以成為對抗美國的四駕馬車。

對於這樣的分析,德國柏林科學與政治基金會的林德納爾博士表示,「在經濟領域,俄中印加上巴西被稱為所謂的「金磚四國」,這四個國家國內經濟發展迅速,也都有望成為重新崛起的大國。因此在經濟方面,我們看出有與美國分庭抗禮的趨勢和策略。此外還有政治方面的因素,希望在美國之外也出現一些具有影響力的大國,至少是在區域層面。比如俄羅斯在前蘇聯地區無疑是這樣一個地區秩序制定者。在中俄印三國關係之外,還有上海合作組織,這也是中俄主導的另一個合作形式。這些合作關係至少象徵性的對美國表示了一個姿態,那就是美國在該地區不能自作主張。」

本次哈爾濱會議之後發表的三國聯合公報顯示,會議討論的重點議題依然是能源問題,近些年來,世界能源緊缺日益加劇,而俄羅斯以世界第一油氣出口大國的身份大力實行能源外交,而中國和印度這兩個新興工業國家則由於國內發展需要進口大量能源,目前中國和印度已經成為亞洲範圍內第一和第三大能源進口國,無可避免的在這一領域產生競爭,而這有可能促使能源價格上漲,使俄羅斯漁翁得利。從這一角度出發,三方通過協商的方式避免惡性競爭和可能由此導致的衝突也許是一個比較現實的解決辦法。

柏林科學與政治基金會專家林德納爾博士則從另一個層面分析了中俄印能源合作的意義,他認為,這也是俄羅斯向歐盟在能源問題上施壓的一種手段,「中國國內經濟增長促進了對能源的需求,而這對於能源出口國俄羅斯來說自然具有重要影響。我們已經注意到,俄羅斯將建設通往中國的天然氣管道。俄羅斯在中國乃至印度發現了新的出口渠道,而這一出口方向也與歐盟形成了競爭態勢。當然對於俄羅斯來說,更多的是市場經濟方面的考量,也就是盡量多出口能源。」

本次中俄印三國外長會議聯合公報中還提到的一個重點是反恐鬥爭。三國明確表示反對在反恐鬥爭方面採取雙重標準,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都應該遭到譴責。這被解讀為向美國發出的一個訊號,也就是反恐鬥爭不僅僅包括與伊斯蘭恐怖分子的鬥爭,也包括對各國內部分裂主義活動的打擊。林德納爾博士強調,儘管俄羅斯,中國和印度都存在國內分離主義的問題,但俄羅斯和中國缺乏民主體制,而經常把國家敵人一概劃歸恐怖主義,從而進行打擊。但林德納爾同時也承認,作為民主國家的印度在某種程度上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