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政治議題並非全部:馬克宏夫婦到訪柏林

2024年5月26日

在雙邊政治關係呈現緊張態勢的大背景下,法國總統馬克宏夫婦開始了對德國的國事訪問。除高層政治會談之外,馬克宏夫婦也將同德國普通民眾進行接觸。

https://p.dw.com/p/4gINP
Staatsbesuch von Frankreichs Präsident Macron - Berlin
圖片來源: Christophe Gateau/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國總統上一次對德國開展國事訪問已經是2000年的事情了,當時擔任法國總統的還是希拉克。對於德法兩個近鄰來說,國事訪問間隔如此之久,似乎異乎尋常。不過,事實上,法國總統過去24年沒有對德國進行國事訪問,倒不是出於政治原因,畢竟每隔幾個月,德法雙方的政府總理和對口部長都會進行互訪。

此外,國事訪問活動中,政治也並不是主要議題,感受和體察德國的風土人情才是此行的重要目的。此次馬克宏來訪,德國的東道主並非聯邦總理,而是聯邦總統。除柏林之外,馬克宏夫婦還將訪問德勒斯登和明斯特。在明斯特,馬克宏將被授予威斯特法倫國際和平獎。

按照最初計劃,此次國事訪問原本應於去年七月舉行,但由於法國爆發騷亂,馬克宏夫婦臨時取消了行程。不過,目前法國的局勢也談不上穩定:歐洲議會大選在即,根據最新的民調,以雷朋為首的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國民陣線」有可能會成為第一大黨。

今年六月的歐洲議會大選上,以雷朋為首的極右「國民陣線」有可能會成為第一大黨。
今年六月的歐洲議會大選上,以雷朋為首的極右「國民陣線」有可能會成為第一大黨。圖片來源: Christophe ARCHAMBAULT/AFP

此外,今年二月的一次民調顯示,法國民眾對歐盟的厭倦感正變得日益明顯。民調顯示,雖然法國是歐洲議會的所在國,但看好歐洲議會的選民佔比,偏偏在法國最低,而法國同德國一道,一向被視為歐盟的兩大支柱。

馬克宏:歐洲可能消亡

一個月前, 馬克宏在巴黎索邦大學發表演說時發出了「歐洲可能會消亡」的警告,他希望以這種振聾發聵的措辭敦促歐洲爭取更大的自主權,並為制定歐洲共同的防禦政策付出更多的努力。

這已經不是馬克宏第一次為歐洲描繪宏大願景。早在2017年,馬克宏就曾提出過設立歐盟財政部長的主張。當時,時任德國總理的基民盟政治家梅克爾給馬克宏潑了冷水,而現如今,德國總理肖爾茨雖然在X上發文盛贊馬克宏有關歐盟前景的講話提供了「良好的動力」,但卻並沒有對此做出具體回應。

巴符州路德維希堡德法研究所所長林格爾( Marc Ringel)表示,德法在歐洲前景問題上的分歧,也是民族性格不同造成的。林格爾對德國之聲表示:「願景是法國人解讀某個事務時的常用方式,而德國人則不會這樣做。德國前總理施密特就曾說過:『那些常有願景的人,應當去看看醫生。』我認為,這是德國人的理性使然。」

德國忠於盟友 法國主張自主

涉及很多具體問題時,德法之間目前也存在著明顯的意見分歧:巴黎一貫明確主張發展核電,而儘管出現電力短缺,柏林還是決定關閉了最後的幾座核電站。馬克宏不排除向烏克蘭派遣地面部隊的可能性,而肖爾茨則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德法兩國聯合研發新型坦克和新型戰機的計劃也都進展的極其緩慢。馬克宏期望,德國在推進其軍備計劃時,不僅應顧及法國企業,也應更多顧及歐洲企業,而德國則時常向美國夥伴購置軍火。

林格爾表示:「防禦事務一直是德法關係中的棘手問題,因為兩國的安全文化截然不同。德國一向主張同北約保持密切關係,而法國則更傾向於實現戰略自主。」

在援烏問題上,德法分歧日漸明顯。圖為澤倫斯基、馬克宏和肖爾茨在一起。
在援烏問題上,德法分歧日漸明顯。圖為澤倫斯基、馬克宏和肖爾茨在一起。圖片來源: Thibault Camus/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講法語的肖爾茨和講德語的馬克宏

基民盟主席梅茨(Friedrich Merz)前不久表示,德法關係目前已陷入過去幾十年來最糟糕的境地。梅茨甚至認為,在如何援助烏克蘭的問題上,肖爾茨和馬克宏之間已經出現「巨大裂痕」。今年三月,德法領導人共同出席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雙邊的緊張關係已經相當明顯。

不過,肖爾茨和馬克宏仍努力向外界傳達德法關係一如既往的訊號。在雙方發布的一份短影片上,德法領導人分別以對方的語言發表講話。有人在X平台上向馬克宏提問,德法婚姻是否已經走到了盡頭。肖爾茨則趕在馬克宏前面用法語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回應:「親愛的朋友,大家好,我向你們證實,德法友誼萬古長青。」馬克宏也立即用德文跟帖:「謝謝,奧拉夫,我完全同意你的觀點。」

德法青少年交流活動非常活躍

那麼,除了渡假和品嘗紅酒之外,德法兩國民眾之間的友誼現在處於怎樣的狀態呢?林格爾援引今年三月的一次民調說到:「這份民調顯示,德國人認同法國為夥伴國家的比例仍一如既往的高,超過80%的德國人都認為,法國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夥伴,遠遠高於德國人對德國其他夥伴國家的認可度。法國人對德國的認同感也同樣很高。」

不過,德法民眾互相學習對方語言的興趣顯然有所下降。法國前總統德斯坦曾不無沮喪地表示:「德法民眾相互間往往還是借助英語進行溝通。」林格爾認為,作為國際通用語言,使用英語顯然更為方便,但這只是原因之一。林格爾表示,學習對方語言的熱情有所下降,也許恰恰是雙邊關係正常化所導致的:「雙方相互尊重,相互珍惜,但由於大家都以平常心態看待對方,努力學習對方語言的勁頭可能反而會受到影響。」

作為德法研究所的所長,林格爾對雙邊青少年交流活動的前景信心十足:「雙邊不僅有學校交流活動,還可以去對方國家實習、去法國做志願者。總之,德法之間各種交流活動有很多,而且大家的參與熱情也很高。」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