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沈阳老板使希斯起死回生

德国之声中文网2008年9月13日

德国东部阿舍斯累本市的希斯公司前身是前东德时期的全民所有制车床厂。德国统一后,私营化和合并等措施都没有使这家工厂摆脱破产的命运。四年前,中国沈阳机床集团收购希斯公司时,工人怀疑,竞争对手嘲笑。四年后的今天,经济周刊说,希斯公司这个 “废墟中再生”的企业“充满了生机”:

https://p.dw.com/p/FGNY
廉价时代即将成过去时图像来源: PA/dpa

"亚洲人保留了希斯的名称和技术。希斯的经理尼采说:'希斯是沈阳机床集团产品中的高档品牌,是沈阳总部感到自豪的子公司。'2008年,希斯制造的机械产值为5100万欧元,而破产前一年的2003年,产值还不及一半。新的车间正在建造,到2010年可以按计划使产值提高到6500万欧元。破产前,有230名工人,最后只有65人。到今年年底,职工将增至440人。

内部分工很有成效:中国国内系列生产廉价机械,附属的德国公司单个制造特种机械,全世界只有三家竞争对手能提供这种大型机械。利润用于再投资,中国人让德国领导班子独立经营,即使大型投资,经过三次会议后,尼采经理就可以得到同意。

尽管对中国有这么多赞美之辞,但也并非都那么艳丽。尼采说:'要想得到一次对话的机会很难。'他一方面批评'西方对中国文化的不理解'。另一方面,他认为'中国人为介绍中国文化做的工作太少。'他又叹口气说,中国文化中没有'不行'、也没有'我没有听懂'的说法。与行业内的其它企业一起,希斯发展成了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的希望之星,从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这个州的机械制造业招聘的新工人超过了其它任何加工行业。"

在中国

中国国内,政府正在逐渐收紧法律,外国企业在中国做廉价生意变得越来越困难,许多企业正在部分或全部从中国撤出生产点,星期日新苏黎世报在观察了这一现象后写道:

"中国收紧了劳动法、征收新的出口关税,在中国生产大众消费商品已划不来。八月初,德国工程师协在每日镜报发表的文章估计,在中国拥有生产点的1600家德国公司中,约五分之一将撤离,但现在还没有精确的数字。协会发言人伦特克说,'很多公司盲目乐观地进入中国市场,但没有考虑那里的工资也会增长'。"

外国企业受到更多规章限制

接着,星期日新苏黎世报以瑞士两家公司为例说明中国正在改变发展战略,外国企业在中国设厂受到各种规章的限制:

"今天想在中国投资的人,除了应对不断增多的规定以外,没有别的选择,坚持下去是取胜的关键。瑞士中国商会会长赫里说,这两个企业并非唯一面对这些艰难条件的企业,'中国人今天把重点放在建立自己的经济上面,出口廉价产品已失去了吸引力'。其目的是不仅使三亿中国人,而要使十三亿四千万人中尽量多的人受益于经济兴旺发展。"

本文摘自或节译自其它媒体

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