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泽林视点:求布施的王国

2018年2月9日

特雷莎·梅结束了在中国的推销之旅。英国举行脱欧公投之后,她需要新的贸易订单。本台专栏作者泽林认为,没有了欧盟,英国在中国的谈判地位下降很多。

https://p.dw.com/p/2sQSO
China Theresa May bei Xi Jinping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D. Kitwood

(德国之声中文网)最近以来,没有人想处于特雷莎·梅目前的境地:与布鲁塞尔举行的脱欧谈判无望取得突破。在国内,这位女首相处境艰难。迄今未公开的民调结果显示,脱欧给英国经济带来诸多不利。为了摆脱这种状况,她必须为英国的生存开辟新的前景。

也就是说,英国首先要到欧盟之外寻找新伙伴。从双边协议的获益将远远超过与欧盟的共同协议,这是脱欧倡导者的信条。因此,2017年1月特朗普当选总统后,特雷莎·梅成为访问华盛顿的第一位欧洲国家领导人。上周,她又抵达北京访问。

在中国的三天访问期间,当然梅也需要轻轻拍一拍桌子,或者更确切的说敲桌子,否则就连一直还在怀念大英帝国辉煌时期的英国公众舆论也通不过。

英国最后一任香港总督彭定康(Chris Patten)给梅写了一封公开信,提请她务必批评北京正在日益破坏香港的自治。梅是这样做了,北京政府也耐心地接受了她温和的批评。因为即使是东道主也很清楚,人权和香港的自由,是梅此次访问期间必须要完成的一项令人不悦的功课。

经济界代表之多前所未有

仅陪访的代表团规模就证明了这一点。此前英国领导人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从未有过如此多的经济界代表随访。梅首相也强调,"在贸易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与李克强总理和习近平主席会晤时,梅还表示要共同打造两国关系的"黄金时代"。

Großbritannien Staatsbesuch von Xi Jinping bei David Cameron
2015年习近平访英和卡梅伦逛酒馆图像来源: Reuters/K. Wigglesworth

2015年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访问伦敦与当时的首相卡梅伦(David Cameron)会晤时就提到过这个 "黄金时代"。当时整个城市都闪着红色的光芒。达成的交易令双方都获益:北京在英国进行投资,伦敦则在欧盟替中国说好话。 只不过当时的协议现在已经成为历史。因为自从2016年6月英国人投票赞成脱欧之后,伦敦方面就不再履行它所承担的任务。

如今,英国这个伙伴对于北京来说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是伦敦政府比以往更需要中国的投资。最近5年中,中国已经在英国投资166亿欧元,而且还在计划进行更大的投资。现在,北京可以让这个前殖民统治者跟着自己的指挥棒走。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国领导人又为少了一个能够在布鲁塞尔施加影响的杠杆感到遗憾。

政治论点比较容易为经济打开缺口。在英国就脱欧进行公投之前,北京也罕见地明确呼吁英国人支持留在欧盟。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当时就曾预言,英国脱欧会给世界经济蒙上一层阴影。当然他也是想到了那些落户于伦敦的中国公司。

这个城市早已是最受中国人欢迎的一个进入欧洲市场的前哨。例如两大中国电信巨头-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中国银行和中石化都已将其欧洲总部设在伦敦,这只是其中的几个例子。在中国看来,英国脱欧之后的重要性就会逊色的多,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也正在减弱。

总之,梅在中国可以回旋的权力空间缩小。北京获得了比以往都更划算的合同以及获得技术的更多机会。在梅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超过100亿欧元的广泛投资协议,其中包括与英国风险投资公司Future Planet Capital和Eight Great Technologies签署的10亿英镑的投资协议。

两家公司主要擅长在生物科技和医学领域的创新。现在北京"择优录取"。此次梅所取得的成果还算不上巨大。2015年习近平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时,双方就价值400亿英镑的贸易和投资协议达成共识。

Frank Sieren *PROVISORISCH*
专栏作者泽林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M. Tirl

左右难圆

中国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新丝绸之路"未来有可能成为带动英国经济的火车头,或者至少起到促进英国经济稳定的作用。不过现在还没有到这一步。梅暂不打算签署丝绸之路倡议的意向书。否则英国将是第一个接受该倡议的大型工业国家。一月初马克龙访问中国时也没有回应这一倡议。他认为破坏刚刚在形成的欧盟共同路线更不可取。

此外,梅也左右难圆:英国报纸以及香港学生领袖黄之锋指责她在北京卑躬屈膝,时间全部浪费在喝茶上。

而中国媒体则赞扬她的作法"务实"。中国《环球时报》写道,她"跳过"人权问题,以此抵制其国内的"激进民意"。

此外,梅也要认识到:即使没有欧盟内部的各种利益冲突,对于决定脱欧的英国来说很难做到让各方满意。同时她也不能太挑剔。因为北京已不再指望伦敦,但是伦敦却依赖北京。梅就像是走在钢丝上,难有安全感。

 

本文作者20多年来在北京生活。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