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中国

德语媒体:补贴电动汽车 利及全球人民

2024年4月11日

面对收受大量补贴的中国电动汽车,欧洲人应该如何应对?《商报》呼吁,要以谦虚又自信的姿态和中国人展开合作。《标准报》认为,没有必要制裁中国,而是应该和中国展开补贴竞赛。

https://p.dw.com/p/4efKu
2月底,数千辆比亚迪电动汽车抵达德国不来梅港
2月底,数千辆比亚迪电动汽车抵达德国不来梅港图像来源: Lars Penning/dpa/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杜塞尔多夫出版的德国《商报》以“德国汽车产业需要合作而非对抗”为题,刊发评论指出,如今的德国汽车产业依赖中国的原材料、技术和市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也依然如此;但是,德国厂商也依然具备自己的优势。

德国汽车产业竭力避免和中国脱钩,而且这早就不再只是担心台海冲突的风险,而是忧心会爆发严重的贸易纠纷。”

“几个月来,雷诺、斯特兰蒂斯(标致的母公司)的高管一直在要求对廉价的中国进口车加征惩罚性关税,但德国车企则在竭力阻止。德国也并不支持欧盟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发动反补贴调查。所以利益关系非常明确:法国车企在中国市场无足轻重,他们在意的是在欧洲本土的小型车市场。德国车企则担心欧盟加征关税会导致中方反制。”

“封闭市场的后果将是致命的:要是离开了中国,德国汽车业就会丧失市场、原材料以及电动化转型所需的技术。而且,德国的交通转型也离不开电动化转型。如果汽车产业不能正常运转,德国也无法走出经济停滞的泥潭。”

“难道我们就只能向强大的中国卑躬屈膝?当然不是。就像我们不应该对中国指手画脚一样,我们也没理由在政治上折腰。我们也不必接受技术依赖性、或者彻底抛弃我们的道德标准。其实,中国也面临着经济困难,也需要在华德企及其供货商的万千就业岗位。”

“德国大众终于开始考虑撤出新疆工厂,这是正确的。中国当局在那里打压穆斯林群体。任何德国企业都没有必要为了中国生意而去支持这样的体制。而且,在技术方面,德国也绝没有落后于人。宝马、奔驰、大众及其供应商都在投入创纪录的研发资金。中国固然掌控着原材料,但是德国也可以通过坚决的循环再利用措施来逐步摆脱依赖,为全球的循环经济树立起新标准。在电池技术领域,德国厂商也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取得了新进展。而在大功率半导体、电动机方面,德国厂商拥有的专利数量首屈一指。”

作者最后指出,肖尔茨总理以及随行的德国经济界代表团几天后应该以谦虚又自信的态度访问中国。“谦逊是因为任何人都不可低估中国夺取汽车产业领军地位的决心与能力,自信则是因为德国汽车业从来都是通过与新对手的竞争而变得更强。在面对中国时,我们也不会有例外。”

欧盟已经启动了针对中国产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
欧盟已经启动了针对中国产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图像来源: Lars Penning/dpa/picture alliance

维也纳出版的奥地利《标准报》以“电动汽车补贴竞赛总比关税战争好”为题,刊发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经济学家魏尚进与Gernot Wagner联名撰写的客席评论。作者认为,欧美国家不应该用关税来制裁收受补贴的中国产电动汽车,而是应该同样大力补贴本国的厂商。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成就惊醒了西方人。后者的问题部分是自己造成的:他们依赖大型燃油车太久,不可避免的电动汽车转型又开始得太晚。在大选之年,屈服于工业界的巨大压力、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看似是一个聪明的手段。毕竟,向本国民众加征碳税之类的做法在政治上不受欢迎。一般民众、尤其是那些不相信政府的人,更愿意看到其他人被征税。”

作者接着指出,有些关税固然有其作用,但是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太阳能板加征关税却并非如此,因为这些产品对欧洲的能源转型有着重要价值。文章认为,相比加征关税,更明智的手段是对本国的相关产业也发放补贴。“从国家财政角度而言,关税当然有其受到青睐的理由:它会为国家带来财政收入,补贴则会消耗财政资金。然而,这样的算计却是短视的。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初步评估现实,数千亿美元的补贴资金不仅仅在短期内提振了经济,哪怕对十年后也依然有效果。”

“欧洲车企已经明白了这一点,正在要求更多补贴而不是要求加征关税。他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类似空中客车的联盟,从而促进欧洲本土的电动汽车生产。”

“中国产品往往伴随着高碳排放,因此加征碳税有利于欧美厂商。但是,惩罚性关税却会让电动汽车更贵,还会削弱市场竞争,因此只会起反作用。因此,补贴竞赛辅以碳税远远优于惩罚性关税,它能让全世界变得更富、更干净。”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着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