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历史重演和“红色细节”

任琛(摘编)
2019年2月23日

面对目前西方国家对以华为为首的中国企业普遍的怀疑态度,德语媒体关注了德国学术界的另一种声音。同时有德国媒体指出,美国如今对中国的各种指责,其实有史可鉴。

https://p.dw.com/p/3DxtV
USA China Symbolbild Wirtschaftskrieg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A. Wong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南德意志报》发表了柏林自由大学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学者余凯思(Klaus Mühlhahn)的文章,题为"红色细节"(Nuancen von Rot)。作者在引文中指出,不是所有的中国企业都是唯命是从于中国共产党的间谍。西方必须学会对此加以区别。

作者首先在文章的开头罗列了外界对中国企业的各种批评指责--包括和政府走的近,用来换取后者大方的补贴。同时,中国政府又会为了保护本国的企业,要求西方投资方交出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商业秘密。

文章写道:"这些指责不是空穴来风,但太笼统泛泛。西方经常错误理解了中国政府和商界的关系。如果只是这样泛泛地作出指责,就会壮大中国国内那些我们原本希望弱化的力量。"

随后作者写道:"不应该忽视,在中国,私营企业和政府之间其实有很多矛盾。单方面追求快速增长的政策在过去造成了市场的变形,因为只有高回报率的投资领域才被重视。大型国有企业获得的巨额贷款,让小型私人企业投资无门。国有企业经常可以享受到条件优厚的贷款,而且在土地分配上也能得到更优惠的政策。在税收上也享受特殊待遇。私人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与国有企业展开竞争。这不是公平的竞争。"

随后作者指出,由于中国政府担心共产主义政权的奔溃,相信必须维持高速济增长,并不断加强对富裕多元社会的掌控。"而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对私营企业是持怀疑态度的:他们有一天会挑战党的统治吗?私营企业不仅有资金和经济实力,而且越来越多的受到民众的欢迎。这给他们带来了政治上的冲击力。"

文章在结尾写道:"所以现在就很有必要批判的分析中国政府和经济界之间的关系--但泛泛认为中国的私营企业是对政府唯命是从的间谍,就完全错了。因为越来越独裁的中国政府而惩罚这些企业,不让或者限制中国私企进入西方市场,这会削弱这些私企,最终让北京政府变得更为强大。"

当时的日本 现在的中国

《新苏黎世报》在题为"里根时代的敌人还是日本"(Unter Reagan hiess der Gegner noch Japan)的文章里,从历史的角度寻找眼下中美贸易战和当年日美贸易战的共同之处。

文章在引言部分指出:"无论是北京,还是华盛顿,都可以从80年代的日美贸易战中总结经验教训。"

Detroit Auto Show 2014
日本车商在日美贸易战的倒逼下 提高了产品定位、价格和利润图像来源: Toyota

这篇刊登在该报经济版的文章在开头写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如今的保护主义政策其实是有前车之鉴的。80年代,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和日本打起了一场贸易战,当时于此相关的讨论在今天看起来有些似曾相识。"

"巨大的贸易顺差,一个价值过低的货币,侵犯知识产权,不公平竞争:美国针对中国列出的这一系列指责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华盛顿为了这些问题,早在80和90年代期间就和当时亚洲崛起的一个经济大国展开了一场贸易战。当时的对手不叫中国,而是日本。冲突甚至导致暴力:《纽约时报》1988年在报道里写道,当时有一群美国国会的一环,当众用锤子砸毁了东芝生产的收音机。'黄色威胁'这个恶毒的说法也就是在那时隆重出台。"

文章随后写道:"但问题就在于,当时针对日本进口的一些贸易限制及其它措施在一定的时间里还是比较成功的。但人们发现,最后的结果是美国的贸易逆差无法得到持续的控制,制造商在进口壁垒的影响下无法长期的实现增长,美国消费者的利益被损害,而最终受益的是日本企业。"

随后作者回顾了日本汽车制造业当时在美国施加的压力下,一方面承诺减少出口轿车的数量,一方面又通过提高产品定位和质量,实现了更多单位利润的历史。写道:"美国的贸易逆差于80年代末期有所减少,但与其说这与保守的贸易政策有关,不如说这更多与经济形势的好转以及美元的贬值有关。保护主义当时在保护本地产业方面没发挥多大的作用,更多的是消费者必须支付更高的价格。从90年代开始,美日两国间的贸易逆差又开始增加。"


文章在结尾写道:"特朗普的保护主义政策和华盛顿80年代的做法有相似之处,不同的地方在于特朗普的政策更加没有一致性。当时美国就体会到了本国消费者利益受损,生产厂家无法从保护政策中受益的经历。想要通过干预宏观经济,控制贸易的做法会带来不可预见的后果。同时,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总体经济发展形势影响的。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多变开放的市场,对知识产权广泛的保护以及自由的货币汇率。"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