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中国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2023年6月12日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曾有过增幅4.5%的良好表现,然而好景不长,进入第二季度以来,经济疲软的迹象越来越多。这一局面不仅令中国政府感到头疼,对德国来说,也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

https://p.dw.com/p/4STvw
China Peking | Wirtschaft | Baustelle
图像来源: Tingshu Wang/REUTERS

(德国之声中文网)《南德意志报》发表评论称,去年年底,也许是基于民众抗议和经济困局的双重压力,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最终放弃了严苛的"清零政策"。然而,尽管没有了封控管理的困扰,中国经济却并没有如期恢复活力。这篇题为《德国经济离不开中国》的评论写道:

"中国共产党的统治地位高度依赖经济的增长。习近平手中的权力,并不是通过选举获得的,因此他必须通过改善民生,才能遏制民间不满情绪的蔓延。但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却令他无计可施。比如,同西方国家相比,气候变化带来的后果在中国要表现得更为明显,中国很多地区现在就已经出现了创纪录的高温天气。这对中国的电力供应和工业生产来说,绝不是一件好事。除此之外,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而社会福利制度却显得较为薄弱。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养老只能靠自己,所以当经济不景气时,他们花钱就会变得更为谨慎。而青年失业率的飙升,也令很多家庭对孩子的未来感到担忧。

中国人的储蓄大多都被用来购买房产,然而习近平对债台高筑的房地产集团展开整治行动之后,整个房地产市场陷入了停滞状态。房地产价格不仅令许多普通家庭忧心忡忡,地方政府也不例外,因为只有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地方政府才有可能继续融资。然而,重返当年房地产飙涨的老路,却暗藏着巨大的泡沫风险,毕竟现在闲置的公寓就已有数百万套之多。

政府一系列整治行动之后,中国房地产经济也失去了往日的繁荣景象。
政府一系列整治行动之后,中国房地产经济也失去了往日的繁荣景象。图像来源: Wiktor Dabkowski/ZUMA/picture alliance

实现私营经济更为广泛的自由化,也许是一条可行之路。私营经济能够给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国民经济做出多么大的贡献,马云创办的阿里巴巴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然而,习近平不可抑制的管控欲,却将这样的企业赶出了国门。为了准备同台湾开战,习近平制定的目标是,从粮食生产到高科技行业,各个经济领域都应实现自给自足,而此举却降低了中国市场对西方企业吸引力。由于风险激增、薪酬资本上涨以及增长前景下滑,很多在华西方企业已经开始寻找其他的投资地点。"

评论写道,中国经济目前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对西方来说绝非好事,毕竟中国经济增速下跌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全球经济0.3%的跌幅。

"有鉴于此,对德国政府来说,6月20日开始的德中政府磋商将异常棘手:德国政府一方面希望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另一方面却反对习近平的政治路线。唯一的一线希望是,疲软的经济也许会让这位政治领导人更倾向于在政治上做出妥协。但问题在于,习近平会在多达程度上为了中国民众的长远经济利益,而去放弃他个人的政治目标呢。"

《每日新闻》也报道了中国经济目前的疲软态势。报道称:

"就目前而言,国有企业的处境显然要比私营企业好得多。但经济学家王丹(音)表示:'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因为众所周知,这些企业的效率很低,也不能带来工作岗位。2010年之后,大城市中所有的工作岗位都是私企产生的。因此,要想让经济复苏,必须要让私营企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迄今为止,中国的党和政府最高层并没有发出任何提振经济的信号。原因之一是,高层很多人仍坚信今年能够实现经济增长5%的既定目标。观察家们普遍认为,下周中国央行就会下调部分种类的贷款利率。"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