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chi1004 Meeting China

文雨2008年4月13日

"中国"如今已成了西方媒体的关键词。无论在能源、经济、还是政治领域,中国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关注中国逐渐崛起的同时,西方社会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中国到底会成为一个友善的大国还是黄祸?本周,在位于波恩的莱因博物馆内就举行了一场已此为题的讨论会。

https://p.dw.com/p/DfSd
图像来源: AP

"友善的大国还是黄祸?"主题讨论会是"与中国相遇"系列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活动的主办方之一、波恩汉学学会的贺雅力在谈到其初衷时表示:"我们今天不仅希望就中国进行思考,而且也希望就我们如何与中国相处进行思考。这项活动将促使我们在地区层面,就如何对待中国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索。"

最近的西藏问题一直占据着西方媒体的头版头条。这些报道让很多西方读者和听众想起了"黄祸"这一概念。不过"友善的大国还是黄祸"讨论会并不是以西藏问题为中心,而是将从长期、系统的角度就中国崛起给国际舞台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主持人、德意志电台的希利维亚·恩格斯在介绍讨论内容时说:"中国的崛起粗略分为三个部分。中国的军事力量、中国领导人的战略以及政策,当然还有经济。通过观察中国与俄罗斯、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的关系可以让我们对国际力量的对比和转变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另外我们还将关注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活动,以及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策略。"

参与这场主题讨论的嘉宾包括亚洲问题专家、畅销书作者弗朗克·希勒恩,德国之声中文部副主任张丹红,以及特里尔大学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系教授汉斯·茅尔。茅尔认为,对中国而言,无论"友善大国",还是"黄祸"的概念都不贴切:"我认为这些概念从根本上都不适合用来分析或者了解中国面临的情况。所以我希望对问题进行另一种表述。我认为,实际的问题在于21世纪面临的政策问题是否已经有所增加。"

除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以及国际关系进行分析、讨论,德国之声中文部副主任张丹红也指出,西方媒体对于中国的态度已经从一种"亢奋"转变成了"恐惧"。畅销作家希勒恩则认为,面对中国的发展,西方国家应该调整自己的定位:"从哥伦布偶然发现新大陆开始,我们在全球层面就处于这样一种地位,也就是说:西方社会可以制定游戏规则。现在,这个时代正在渐渐结束。很难估计其速度到底有多快,但是我认为,这一发展趋势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应该看到这一点。我们需要调整自己,适应这一新的趋势。"

不过希勒恩也指出,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有很多地方需要依赖西方,中国不可能离开西方而独自生存:"这是全球化的巨大优势。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都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例如中国需要美国的市场。中国需要西方的技术。中国目前还不具备制造高级汽车的能力。他们目前制造的汽车可以在低廉市场上构成竞争,但是还达不到西方的标准。未来他们将会造出高水平的汽车,但是在此之前,中国需要西方。"

讨论结束后,现场观众也提出了很多问题,例如中国政府对于政治透明化的意愿有多大?德国对中国的立场是么?德国政治教育中心的克里斯朵夫·米勒-霍夫施泰德认为,这些问题虽然不可能立刻找到答案,但是争论本身就可以让人有所进步:"我们能否找到答案,能否找到一个一致的答案,对于这一点我当然表示怀疑。但是我相信,这样的争论一定会让我们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