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chi1004 Meeting China

文雨2008年4月13日

"中國"如今已成了西方媒體的關鍵詞。無論在能源、經濟、還是政治領域,中國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關注中國逐漸崛起的同時,西方社會也提出了這樣的疑問:中國到底會成為一個友善的大國還是黃禍?本周,在位於波昂的萊因博物館內就舉行了一場已此為題的討論會。

https://p.dw.com/p/DfSd
圖片來源: AP

"友善的大國還是黃禍?"主題討論會是"與中國相遇"系列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活動的主辦單位之一、波昂漢學學會的賀雅力在談到其初衷時表示:"我們今天不僅希望就中國進行思考,而且也希望就我們如何與中國相處進行思考。這項活動將促使我們在地區層面,就如何對待中國的問題進行深層次的探索。"

最近的西藏問題一直佔據著西方媒體的頭版頭條。這些報導讓很多西方讀者和聽眾想起了"黃禍"這一概念。不過"友善的大國還是黃禍"討論會並不是以西藏問題為中心,而是將從長期、系統的角度就中國崛起給國際舞台帶來的影響進行深入探討。主持人、德意志電台的希利維亞‧恩格斯在介紹討論內容時說:"中國的崛起粗略分為三個部分。中國的軍事力量、中國領導人的戰略以及政策,當然還有經濟。通過觀察中國與俄羅斯、美國、日本以及歐盟的關係可以讓我們對國際力量的對比和轉變有一個大概的認識。另外我們還將關注中國在國際組織中的活動,以及中國對發展中國家的策略。"

參與這場主題討論的嘉賓包括亞洲問題專家、暢銷書作者弗朗克‧希勒恩,德國之聲中文部副主任張丹紅,以及特裡爾大學外交政策與國際關係系教授漢斯‧茅爾。茅爾認為,對中國而言,無論"友善大國",還是"黃禍"的概念都不貼切:"我認為這些概念從根本上都不適合用來分析或者瞭解中國面臨的情況。所以我希望對問題進行另一種表述。我認為,實際的問題在於21世紀面臨的政策問題是否已經有所增加。"

除了對中國的政治經濟發展,以及國際關係進行分析、討論,德國之聲中文部副主任張丹紅也指出,西方媒體對於中國的態度已經從一種"亢奮"轉變成了"恐懼"。暢銷作家希勒恩則認為,面對中國的發展,西方國家應該調整自己的定位:"從哥倫布偶然發現新大陸開始,我們在全球層面就處於這樣一種地位,也就是說:西方社會可以制定游戲規則。現在,這個時代正在漸漸結束。很難估計其速度到底有多快,但是我認為,這一發展趨勢是非常明顯的。我們應該看到這一點。我們需要調整自己,適應這一新的趨勢。"

不過希勒恩也指出,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有很多地方需要依賴西方,中國不可能離開西方而獨自生存:"這是全球化的巨大優勢。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國都具有一定的依賴性。例如中國需要美國的市場。中國需要西方的技術。中國目前還不具備製造高級汽車的能力。他們目前製造的汽車可以在低廉市場上構成競爭,但是還達不到西方的標準。未來他們將會造出高水準的汽車,但是在此之前,中國需要西方。"

討論結束後,現場觀眾也提出了很多問題,例如中國政府對於政治透明化的意願有多大?德國對中國的立場是麼?德國政治教育中心的克里斯朵夫‧米勒-霍夫施泰德認為,這些問題雖然不可能立刻找到答案,但是爭論本身就可以讓人有所進步:"我們能否找到答案,能否找到一個一致的答案,對於這一點我當然表示懷疑。但是我相信,這樣的爭論一定會讓我們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