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一周港媒综述:拉倒政改,政改拉倒

2005年12月22日

本周香港立法会以34票赞成,24票反对,一票弃权,否决了特区政府就2007年行政长官产生办法的议案。香港特首曾荫权和北京驻港机构虽然事先做了很多拉票工作,但最后在泛民主派阵营内只有刘千石一人投弃权票,其他人全部反对。香港各大媒体都予以了详尽的报道和评论。

https://p.dw.com/p/7gv7
要求普选的港人在游行图像来源: AP

香港《苹果日报》的头版标题是《民主派心连心,赢了》;《信报》头版社论的标题是《孤独的演员,无奈的结局》;《明报》头版的标题更是叫绝,该报将“政改”两字侧身颠倒排列,文章的标题是《拉倒政改》。

《信报》的社论写道:“泛民主派的投票意向,政府没有可能不明白,为何提出政改方案时,行政长官会‘信心爆棚’,明确表现不会有修改空间,在完全没有讨价还价的情况下,行政长官仍然深信方案可以在立法会得到多数通过?很明显,曾荫权认为他与民主派的‘交情’,足可以令游说工作得心应手,令政府有足够票数通过方案……事实上,从昨天赞成票和反对票的分配情况来看,立法会内建制派和反对派的投票模式和董建华时代有何不同?答案几乎是一模一样。换言之,现在议会内的政治生态并因为新行政长官上场而出现根本变化。”

《信报》的社论接着写道:“如果冷静地作客观地分析,民主派和反建制势力“倒董”并非完全因为董建华表现不济,董建华代表的权力来源(中央委任、非民选)和既得利益阶层才是民主派和反建制势力锁定要‘倒’的目标,董的施政失误,只是加快了他下台,而曾荫权上任时的强势,也只能拖慢这个过程;套用中共的术语,民主派和反建制势力与行政长官之间对着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明乎此,曾荫权除非打算跟泛民主派妥协出一个政制方案(但北京未必接受),否则单方面由政府提交建议而又希望泛民主派无条件支持,实在是不切实际的妄想。”

《明报》今天题为《修补关系当务之急,觅普选之路长久之计》的社论写道:“当前最迫切和重要的事情,不是追究责任,而是尽力修补关系,包括中央与泛民主派的关系,以及行政机关和立法会的关系,其次是继续推动普选进程的讨论,积极回应港人主流民意的诉求,让出了轨的政改号列车尽快重回轨道。”

《明报》的社论写道:“民主派在坚持自己道德制高点的同时,不应低估中央与工商界反对加快民主进程的执著。如果争取民主真的是民主派的目标,而非手段,便不能只顾坚持自己的要求,而忽视其他政治力量的诉求,特别是中央的看法。如果民主派认清这个事实,便要认真思索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向中央释出善意,修补因否决政制方案而造成的裂痕及猜疑,进而透过策发会谋求一个社会共识方案。”

另外,据《星岛日报》报道,在立法会否决政改方案后,港澳办及中联办发表声明,指表决结果不符合香港的主流民意,是中央政府所不愿意见到的,声明又表示完全认同并支持特首曾荫权在方案遭否决后所发表的谈话,并对特区政府为推进香港政制向前发展所作出的努力表示赞赏。报道说:“国务院港澳办于二十一日深夜发表的声明及中联办的声明,均表明“该方案自公布以来一直得到较高的民意支持,在立法会表决时,也得到了超过半数的议员支持,但由于未能获得较高的立法会全体议员三分二多数支持,方案没有在立法会得到通过。”……声明又说:“出现上述结果不仅不符合香港的主流民意,是特区和香港公众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中央政府所不愿意看到的。”……两份声明又同时指出,政改方案遭否决,○七、○八的选举,便只能沿用现有办法,不作修改。不过,港澳办的声明却加上:“我们衷心希望香港各界人士能够以理性、务实和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探讨出一条适合香港实际情况的民主发展道路,并不断创造条件,以最终实现《基本法》规定的普选目标。””

胡锦涛之后的第五代领导人出现轮廓?

在中国大陆政治局势方面,据本周《苹果日报》报道,随着胡锦涛集党政军最高职务于一身,成为中共第四代领导核心后,外界开始关注第五代领导层,关注谁会是中共政坛的“明日之星”,官方新华社辖下的《了望东方周刊》亦曾作“关注省部级高官个性化施政”的专题报道。报道说:“被《了望东方周刊》点名赞赏的官员包括商务部长薄熙来、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北京市长王岐山、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等。中国学者认为,这些官员的个性化施政,有助中共提高执政能力。……这六名官员中,李克强、李源潮是胡锦涛嫡系的“团派”,其他四人都是“太子党”。李克强被形容为“聪明善学”,薄熙来被封为“魅力官员”,习近平则获赞“重视官德”;王岐山“允许官员说错话”,俞正声要求下属“闻过则喜”,李源潮则希望“整体推进”改革。”

《苹果日报》分析道:“在外界竞猜中共第五代领导人,包括下届总理或下任总书记时,他们都是最经常被贴中的人选。但最终谁能脱颖而出,既要看他们这几年的政绩,更要看高层权力斗争与权利分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