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国际法语日谈法语创作

2006年3月20日

今天(3月20日)是国际法语日,自1997年以来,已有63个国家下属于法语国家国际组织(OIF),法语是这些国家的母语或官方语言。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作家、知识分子通过法语传播文化、表达思想。为什么法兰西语言在后殖民时期依然魅力不减?

https://p.dw.com/p/88W4
摩洛哥作家塔哈尔·本·杰伦图像来源: AP

19世纪末,伴随着法国殖民地的急剧扩张,“法语国家”概念也应运而生。塞内加尔独立之后,第一任总统桑戈尔提议非洲所有的前法国殖民地国家联合建立一个“法语国家同盟”,目的在于批判性地继承殖民文化遗产,同时又不遗失自身的民族特性。塞内加尔女作家法图·迪奥姆(Fatou Diome)的小说《大西洋腹部》讲述的就是一个背井离乡、悲凉而又抒情的移民故事,在国际文坛取得了巨大成功。

Fatou Diome
法图·迪奥姆图像来源: dpa

迪奥姆说:“作家的头脑里都有一个写作的故乡。当我开始动笔写作的时候,脑海里会自动蹦出法语句子,所以我没有‘殖民地综合征’问题。我出生在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我使用的媒介和工具也是这个国家提供给我的。塞内加尔的中学教学语言是法语,当我在哲学课上第一次接触认识论这一法语概念时,甚至不知道该用母语如何表达。”

摩洛哥作家塔哈尔·本·杰伦(Tahar Ben Jelloun)也有类似的感受。六十年代初期,本·杰伦曾经念过法语中学,1987年出版的《神圣的夜晚》为他赢得了当年法语文学的最高奖——龚古尔奖,并使他成为北非法语区阿拉伯作家获此奖的第一人。他为什么要用法语,而非本国语进行文学创作呢?

本·杰伦解释道:“我无法用阿拉伯语写书。我虽然掌握这门语言,但不能借助它搭建起一座形象传递的桥梁。我对法语的使用方式也和通常的法国作家不同。我笔下的法语是一种‘阿拉伯’化的法语,富有东方风情。”

不过,在阿尔及利亚女作家阿西娅·杰巴尔(Assia Djebar)看来,这种做法也有危险之处。杰巴尔曾于2000年获得德国图书和平奖,自幼成长于一种双语环境。文化之争在她的全部文学作品中也有集中的体现。

Assia Djebar, algerische Schriftstellerin
阿西娅·杰巴尔图像来源: dpa

杰巴尔说:“无论你来自何处,如果是用法语进行创作,那么你的读者群首先也是法国人。这些读者希望能从外籍‘法语’作家的作品中获得一些具有异域风情的亮点。然而,无论是构思小说还是撰写传记,一位作家的写作方式通常是在挖掘自身,寻根探源。如此一来,一位生活在巴黎或者其它城市的背井离乡的移民作家,就无法真正面向他心目中的读者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情怀。”

一些外籍法语作家则抱怨说,在自己出生的地区如某些阿拉伯、非洲国家,有钱人不爱读书,而读书人又没钱买书,如果用法语来进行文学创作,就能拓宽自己的读者群体,传播本国文化。在这一点上,塞内加尔女作家法图·迪奥姆也有同感。她说:“我相信,我们应该捍卫我们的本国语言。不过,如果我用塞内加尔语写书,只有不到20%的塞内加尔人才能看懂。而我却想拥有尽可能多的读者。我并不只面向我的家乡父老写作,如果也有日本人、中国人、德国人或者法国人愿意分享我的世界,我会感到更加高兴。对于我个人来说,法语就像一种传播媒介,通过它,别人也能打开这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