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默默無聞的修女和愛滋病兒童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4月14日

南非是世界範圍內愛滋病患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在幫助兒童戰勝疾病、減輕病痛的工作中,位於開普敦的「拿撒勒之家」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那裡的修女們默默無聞地照料著患病的兒童,寫下了動人的篇章。以下是德國之聲記者發自開普敦的報導。

https://p.dw.com/p/4uCa
南非-3歲艾滋兒童圖片來源: AP

根據截止目前的統計,全球愛滋病毒感染者人數已超過4200萬,僅南非就有600多萬。在人口稠密的開普敦,幾乎每一個黑人家庭都有人感染了愛滋病毒,許多兒童也淪為愛滋病的犧牲品。

南非夏末的一個豔陽天,地點是開普敦的一個城區。山腳下座落著所謂的拿撒勒之家,那裡一派田園風光。目前,那裡的修女們已收留了60名患病孤兒,他們的年齡都很小,有的甚至還是嬰兒-不幸的是這些孩子都已感染了愛滋病毒。

孩子們剛剛吃過午飯。腹瀉、咳嗽和高燒隨時都可能成為他們生命終結的訊號。這些孩子大多來自開普敦周圍地區。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不認識自己的父母。

德碧從1988年起在拿撒勒之家工作,負責照料6至12歲間的兒童。上個月,她剛剛為一位年僅8歲,雙目失明的女孩兒做完墓前悼詞,那位小姑娘生前尤其深得德碧的疼愛。截止目前,德碧在拿撒勒之家已親眼目睹了65個孩子的離去。

德碧說:「我在這兒經歷了一個又一個孩子的病逝,難過極了,快死的孩子們會在很短的時間內骨瘦如柴,他們吃不下任何東西,嘴唇乾得裂開。就好像他們已知道自己的生命極限,做好了離去的準備。對我們來說這是件非常殘酷的事情。」

午飯後,11歲的阿什拉夫站了起來,他不小心用餐刀把手指剌破了,他高喊著「看啊,這是感染愛滋病毒的血!」坐在旁邊的兩個孩子對此無動於衷,他們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德碧說:「我想,孩子們對愛滋病有所瞭解。他們也知道他們自己就得了愛滋病。他們甚至還拿愛滋病開玩笑。他們多次經歷了小朋友的離去,知道自己也有這麼一天。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準備這一天的到來。」

拿撒勒之家原本是老弱病殘的收容所,無論他們信仰如何。一百多年前,拿撒勒貧窮姐妹天主教修會的修女們從英國來到開普敦,從此以後就有了拿撒勒之家。

1992年,有人將一個不滿周月的嬰兒遺棄在拿撒勒之家的門前。此前,這位嬰兒曾被人送進了泰格伯格醫院。最初,醫生們懷疑他患有肺結核,並有典型的慢性酒精中毒的症狀,經過檢查,醫生們很快確診,這孩子得了愛滋病。拿撒勒的修女們於是收留了這個可憐嬰兒,並給他起名為約瑟夫,從此揭開了拿撒勒之家照料感染愛滋病毒兒童工作的序幕。

拿撒勒之家修女們使用的藥物可以阻止愛滋病毒的迅速蔓延,從而推遲發病期的到來,但是卻不能徹底治癒愛滋病。為此,修女們希望獲得南非政府的支持。去年11月,南非政府批准無償分發廉價愛滋病治療藥物。

儘管南非政府的衞生政策令人失望,但孩子們旺盛的生命力和感激之情是修女們辛勞的最好補償。修女簡-佩恩說:「我希望,孩子們能夠借助藥物多活幾年,希望他們能夠長大成人。讓我們為他們祈禱祝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