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鯨魚自殺,都是太陽惹的禍?

德國之聲中文廣播2005年7月30日

今年6月初,又有160條虎鯨在澳洲西岸的海灘擱淺。為什麼這些動物要集體自殺,人們至今不明。德國科學家認為他們為此找到了一種新的解釋。

https://p.dw.com/p/6ymZ
搶救擱淺澳洲西岸海灘的鯨魚圖片來源: dpa-Report

有些學者一直認為,鯨魚自殺是海水污染造成的,另外一些學者則認為是水下噪音日益嚴重所致,還有一些學者認為是這些海下動物自己的捕食慾望過度,才使它們游上了歧途。其實,幾百年前,當海水還沒有被污染、海下深處還很寂靜的時候,成群結隊的鯨集體自殺的現象就有了,而且在根本沒有獵物的地方,鯨也會「迷路」。

1998年1月,德國北海沿岸一個小地方——聖彼得奧爾丁。至少有6只雄性抹香鯨在食物豐富的北極水域共同渡過了夏季之後,正準備返回溫暖的南方過冬。它們的目的地,或許是南美洲的加勒比海域,但它們卻闖入了聖彼得奧爾丁的淺水灣。

這些雄鯨的南下路線,可能先是沿著挪威海岸向南,然後再偏西進入大西洋,沿著蘇格蘭的西海岸繼續南下。按照學術界的普遍看法,這些雄性抹香鯨只依靠它們的超聲波聲納系統導航就行了,應當就可以游到溫暖地區進行交配,繁殖後代了。

鯨魚導航靠什麼?

但位於德國北方的比蘇姆科技中心的物理學家范澤洛卻認為,鯨借助的導航手段,並不僅僅是聲納,還有地球的磁場,而且,不光是地球的主要磁場,還有那些所謂的磁場干擾,也就是地球主要磁場在某些地方出現的微弱波動。造成這種波動的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說岩石的含鐵量。

范澤洛介紹說:「鯨的身上應當也有磁場感官,但確定這種磁場感當然是件極不容易的事情,因為這種磁場感非常、非常弱,而鯨恰恰又是非常、非常大的動物。但作為物理學家我在這件事上更傾向於反問,鯨幹嘛不利用它哪怕是很微弱的磁場感呢?要知道,恰恰是在海底深處,它們沒有很多可以用來導航的可能性。而在海底深處也存在地球磁場,也存在磁場干擾。假如它們不利用這些現成的條件,那大自然不是很蠢嗎?」

范澤洛相信,在正常情況下,鯨憑借自己的磁場感,可以正確地感覺地球磁場的波動,並根據這些波動辨別方向。但1998年,這套系統顯然失靈。

那6只雄性抹香鯨錯過了向西的岔口,沒有到達蘇格蘭的西海岸,而是誤入德國以北的北海淺水灣擱淺。當時,在環保人士的努力下,3只抹香鯨得到解救,重新返回大海,但是另外3只卻喪生淺灘。

都是太陽黑子惹的禍?

在過去300年中,有200多只抹香鯨在北海的海灘擱淺。現在范澤洛發現了一個規律,就是每當太陽特別活躍的時候,就特別容易發生成群的鯨集體擱淺的現象。為了確定太陽的活躍程度,范澤洛分析了歷年記載的太陽黑子數量,看它們每隔多長時間出現的數量最多。太陽黑子是太陽表面上的斑點,因為它們的溫度低,放出的光少,所以就顯得暗。黑子數量的變化有一個11年的平均周期,也就是每隔11年,太陽表面的黑子數量就會特別多。

范澤洛介紹說:「人們也普遍把這11年稱為太陽活動周期,但這個周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8年到15年之間波動。可以說,如果實際周期不到11年,說明太陽在這個周期就特別活躍,釋放出來的能量也特別大;如果實際活動周期比11年長,說明太陽釋放的能量少,太陽在這個周期就相對平靜,比較『安分守己』。」

1998年就屬於一個短的太陽活動周期,也就是說這一時期的太陽特別活躍。太陽活動的基本標誌之一不僅是較容易觀測的黑子數量,而且,對地球而言更為關鍵的是太陽在這個時期向宇宙噴射的帶電粒子也更多更強。范澤洛說:「如果帶電粒子是沖著地球來的,地球上就會出現北極光的現象,同時,地球磁場也會受到影響,出現偏移,磁場強度也會發生變化。這些偏移和強度變化雖然非常微弱,但還是可以被現代靈敏的儀器檢測到,當然動物也可以感覺到。」

1998年在德國的北海海灘擱淺的那6只抹香鯨相對而言還較年輕,經驗還不夠豐富,因此它們可能把由太陽活動造成的臨時性磁場干擾,當成是地理構造造成的永久性干擾了,所以才誤入歧途。根據范澤洛的分析,歷史上90%在北海海灘擱淺的抹香鯨事件都可以和太陽活動的激烈程度聯繫起來。

范澤洛解釋說:「我的想法更多地是想利用我們這個理論啟發人們的思考,提醒人們不要不分青紅皂白,把所有責任一股腦地統統推到人的身上,而是應當區別對待,仔細分析哪些效應是大自然自己造成的,哪些是人為的。人類的活動確實會產生影響,特別是軍事活動,這也是有據可查的,但鯨在海灘集體擱淺的現象,也是由來已久的,並不是現代才有的。」

或許真的並不總是人類,而且也經常是太陽,把那些巨大的海下哺乳動物引誘到了北海這個陷阱裡。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