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061009 Nobelpreis Wissenschaft

2009年10月7日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獎授予了英、美籍華裔科學家高錕以及兩位美國科學家韋拉德 ‧ 博伊爾和喬治 ‧史密斯三人,以表彰他們在光纖通信和半導體技術方面的卓越成就。他們的研究帶來了一場通訊事業的革命。本周二, 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在斯特哥爾摩宣佈,將一半的獎金授予高錕,另一半則由博伊爾和史密斯共同分享。

https://p.dw.com/p/K0ge
三名諾貝爾物理獎得主:高錕、博伊爾和史密斯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這三名科學家由於在訊息技術領域的成就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甚至被稱為"光纖之父 "。斯德哥爾摩的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和委員會秘書貢納爾‧歐奎斯特試圖電話連線其中的一位科學家-- 85歲的韋拉德‧博伊爾,並向媒體介紹他。

通常人們對第一個問題的期待都很高,因為通常這些問題都是先從得獎後的個人感覺問起。博伊爾說:

"我還沒有喝早上的咖啡,因此我覺得有點不知所措。不過我慢慢開始明白了。在我的身體中有一種感覺告訴我,喔 ! 這太令人激動了,這是真的。 "

這位85歲的科學家沒有想過會得到諾貝爾獎。他和79歲的喬治‧史密斯將於 12 月 10 日在斯德哥爾摩領取諾貝爾物理獎。這兩位來自美國的物理學家所研製的名為CCD 的晶片,如今被用於每一台數位相機,掃描器或傳真機中。因此,韋拉德‧博伊爾,每天都會和他研究成果打交道:

"我想告訴你們的是,如今當我環顧四周,看到所有那些被使用的數位相機,我就會看到我和我的研究成果,即使他們使用的不全是我們開發的CCD晶片 。但可以這麼說,是我們開啟了數位技術的發展。 "

現代數位相機的晶片組含有超過1000 萬個單元 ,他們能在幾分之一秒的時間內讀取訊息。這種技術將在幾年內完全取代已經存在了大約150年的化學照片。

今年諾貝爾物理獎的第三位得主也給通信技術帶來了一場革命。他出生在中國,直到退休之前,一直在英國從事教育工作。在那裡,華裔科學家高錕對如何通過光纖使光能夠進行遠距離轉播的問題進行了研究 。

得益於他的發明,如今,很多訊號作為光脈沖可以在同一時間,通過由玻璃製成的極細導線進行遠距離傳遞。這些訊號可以是圖像,文本或電話訊號。光纖技術的另一個優勢是,它取代了全世界正在日益減少的銅。

事實上,今年的這三位獲獎者,他們的發明早已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產生了巨大影響 ,作為評選委員會成員的物理學教授拉爾斯 ‧貝爾格斯特霍姆對此也都很清楚。 但這些發明在商業上的用途對於評選來說,影響卻微乎其微:

"對於我們來說,他們的發明所帶來的效用以及在這些發明背後所蘊含的物理意義是最為重要的。而如果這些發明成功了,自然會吸引很多企業或發展商,也會有很多經濟收益。但這些不會在評選中起任何作用。 "

作者:Albrecht Breitschuh /嚴嚴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