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歷史

馬丁‧尼莫勒:"起初,他們帶走了……"

苗子
2018年12月29日

德國牧師尼莫勒的這首小詩《最初他們逮捕共產黨人的時候》廣為人知。他是納粹時期反抗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曾作為"希特勒欽點的囚犯"被關押8年。

https://p.dw.com/p/38zG9
Martin Niemoeller -  Theologe, Prediger, Autor
Martin Niemoeller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S. Simon

無名英雄與反納粹勇士系列六

(德國之聲中文網)"納粹把共產黨人抓走的時候

 我沒說話

我又不是共產黨人

 

他們把社民黨人關起來的時候

我沒說話

我又不是社民黨人

 

他們來抓工會人員的時候

我沒說話

我又不是工會人員

 

他們來抓我的時候

已沒有人

能抗議了"

Berlin Nationalsozialismus Reichspogromnacht November1938
1938年「水晶之夜」:納粹襲擊猶太人事件,許多猶太人的商店窗戶玻璃被打碎,在月光下如同水晶,由此得名圖片來源: akg-images/picture-alliance

馬丁‧尼莫勒(Martin Niemöller)在晚年接受一次採訪時,講述了這首小詩的背景。

"這其實不是一首詩。(1976年)我曾在凱瑟斯勞滕市附近的一間教會講道……過後,人們向我提出一些問題…他們問我說,在1938年水晶之夜(編者註:納粹襲擊猶太人事件)發生後,我們有沒有清醒過來。我說,天哪,不要問我1938年的事情,1937年我就被關起來了,此後一直關在單人牢房裡。而且,你要知道,他們開始把共產黨人關起來的時候,我們當時可能很快就知道了,我記不清了,但我們沒有反抗,因為我們是為教會、在教會生活,共產黨人又不是教會的朋友,正相反,是反對教會的,所以,當時我們沉默了。然後是工會,工會也不是教會的朋友,我們跟他們關係很少,或者根本沒聯繫,我們就說,讓他們自己為自己的事情鬥爭吧。我當時說的話沒有留下文字,所以可能我的表述不完全是這樣。"

馬丁‧尼莫勒基金會的網站刊登了這段文字,並補充說,尼莫勒準確記述了那段歷史,即對納粹的反抗陣線是如何發展的。"他沒有提到猶太人,因為對猶太人大規模的迫害是在他被關進集中營後發生的。"

Deutsche Geschichte Nationalsozialismus | Reichsbischof Ludwig Müller
所謂"德國基督徒"的「帝國主教」路德維希‧穆勒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

與希特勒會面

1892年出生的馬丁‧尼莫勒曾在一戰期間,在軍中作潛艇艦長。戰爭結束後,他就讀神學,並成為一名牧師。

1933年,希特勒上台。納粹大力在社會各個方面推進其意識形態(見系列三)。在教會內,一些人支持納粹的種族主義等理念,他們被稱為"德國基督徒"(Deutsche Christen)。這部分人做出一些荒謬的嘗試,比如"廢除"聖經舊約、"修改"新約、去除教會生活中的猶太元素等。

尼莫勒反對這種做法,並呼籲成立"牧師緊急聯盟"(Pfarrernotbund)。然而,包括尼莫勒在內,在反對"德國基督徒"的教會陣營中,仍有很多人寄望於希特勒會"主持公道"。

1934年1月25日,希特勒會見所謂"教會爭戰"的"正反雙方"。尼莫勒也被要求參與會見。

尼莫勒在1963年接受一次採訪時,講述了那次與希特勒會面的情況。"(反對派)教會領導人原本希望,在帝國總理府的這一邀請會帶來這樣的結果,即'領袖'會同意我們的訴求……然而,突然間,帝國元帥戈林走了進來,胳膊下夾著一本紅色文件夾,向領袖鞠躬……並開始宣讀:'這裡在場的牧師尼莫勒今天早晨通了這樣和那樣內容的電話。'我第一次意識到,有人監聽了我的電話。"

尼莫勒的通話內容令希特勒大為光火。會見的結果也令反對派大失所望。結束時,希特勒與與會者握手。輪到尼莫勒的時候,尼莫勒說道:"帝國總理閣下,您之前說,德國人民的事,就留給您來操心吧。但我們也感到對德國人民負有責任。這一責任是不能被拿走的,是上帝交給我們的,除了上帝之外,沒有人能從我們手中拿走,您也不行。"尼莫勒回憶說,希特勒抽回了已經握了相當長時間的手,走向了下一個人。

Martin Niemöller Theologe bei seiner Befreiung 1945
1945年,尼莫勒在達豪集中營被美軍解救圖片來源: ullstein bild-Archiv Gerstenberg

與希特勒見面一周後,尼莫勒收到講道禁令。

1937年7月1日,尼莫勒被蓋世太保抓走。在那之前的6月29日,他發表了被捕前的最後一次演講,其中說道:"我們應當聽從上帝勝過聽從人。"

尼莫勒被作為"希特勒欽點的囚犯"先後送往薩克森豪森集中營和達豪集中營,共被關押8年,直到1945年被美軍解救。

反省

Martin Niemöller
晚年尼莫勒(1972年)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尼莫勒作為納粹時期反抗運動的一位代表人物,在德國以及其它西方國家享有聲譽。在美國新英格蘭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就有一塊石碑上鐫刻了他那首小詩"起初他們帶走了……"不過,這裡的版本是:共產黨人、猶太人、工會和天主教徒。

在1963年接受採訪時,尼莫勒也反省了他年輕時曾對猶太人並無好感。他說,後來,這令他感到很沉重。他解釋說,在他的家鄉泰克倫堡(Tecklenburg),有很多農民欠猶太債主或牲口商販的錢。尼莫勒說,當時,該地區的整體氣氛雖然不能說是系統性的反猶,但感覺上有這樣的傳統。1910年參軍時,軍中對於猶太人也有某種程度上的保留。直到他被關押在集中營後,他才反思到這一點,並進而認識到:即便對一個人沒有好感,這個人仍是他的"兄弟"。

二戰後,尼莫勒曾擔任黑森州基督教會主席。他於1984年去世,享年9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