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香港「一國兩制」是一個成功的故事

2010年7月6日

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回歸中國以來,整整十三年過去了。中國政府許諾的"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也經過了近四分之一的時間。《新蘇黎世報》前駐中國記者在該報發表評論文章,對這十三年做出了積極評價:

https://p.dw.com/p/OBTW
香港仍然實行1997年7月1日前實行的、具有英國特色的法律體制圖片來源: AP

"偉大的中國改革家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經受了考驗。從任何方面來說,香港都是一個成功的故事。在經濟上,香港總能站住腳跟。每當有人預言,珠江三角洲的這個大都市最終將下跌到無關緊要的地位時,香港總能為自己找到新角色。在人民共和國成立經濟特區、香港製造業轉移到成本大大低廉的附近大陸時是這樣,在深圳從一個漁村變為擁有數百萬人口的光鮮大都市、成為香港需要認真對待的競爭對手時也是這樣。現在香港轉世成了中國富人的境外購物中心,實現了快速賺錢的選項。

在法制方面,香港也成功地維護了自己的地位。香港仍然實行1997年7月1日前實行的、具有英國特色的法律體制,港人享有邊境另一側的同胞沒有的自由。這裡有新聞自由、法制有效、政治生活比新加坡活躍多了。雖然特首和立法會選舉還沒有實現完全民主,但已取得進步,甚至好於英國人統治的時代。"

今年年初以來,香港恆生指數下跌了10%,分析家們認為,由於贏利的期望值過高,今後十二月內,香港和中國大陸的股市將繼續走低。但此時,香港頭號富翁李嘉誠出人意外地宣佈將認購即將上市的中國農業銀行股票並加大香港房地產市場投資。《法蘭克福匯報》觀察了香港市場後寫道:

"一方面,房地產市場並沒有被低估,而更多是過熱,行情下跌是必然的後果。另一方面,中國農業銀行在香港和上海上市的計劃並沒有好兆頭。股市爆跌後,股民目前表現出節制態度,所以中國農業銀行的集資想必會少於原定計劃,達不到實現有史以來最大規模上市的目標。

香港瑞銀的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家唐志剛說,中國股票處於外部和內部的動蕩之中。他指出,除了歐洲債務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外,中國還有通貨膨脹的風險、利率有可能提高、國家下令冷卻房地產市場等問題。此外,由於新股上市,對資金的需求增加,國家要求大銀行提高準備金率。但這些負擔對中國大陸的壓力大於對香港股市的壓力。總的來說,這位分析家對市場抱有信心,因為企業贏利不斷上升,國內消費在增長。

他建議認購銀行、化妝品生產廠家、建築公司的股票。訊息技術、石油、天然氣、水泥和煤炭行業的股票也有很大升值潛力。所以,有價證券應保持三至六個月。"

編譯:王羊

責編:苗子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